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剁肉的墩子
- 峨眉内功林拳
- 峨眉山上的佛光
- 鹅吃草,鸭吃谷
- 鹅蛋换鸭蛋
- 鹅蛋石跌进刺蓬里
- 鹅卵石掉酱缸
- 鹅卵石垒墙脚
- 鹅盆里不准鸭插嘴
- 鹅上台阶
- 鹅伸脖子
- 鹅食盆不许鸭插嘴
- 鹅行鸭步
- 额头角上搁扁担
- 额头上插牡丹
- 恶鬼见钟旭
- 恶狼扒门
- 恶狼吃天
- 恶狼落陷阱
- 恶狼生个贼狐狸
- 恶老雕吃死耗子
- 恶老雕戴皮帽
- 恶老婆告状
- 恶魔对丑怪
- 恶婆婆的媳妇
- 恶人登门
- 恶人先告状
- 恶人遇恶人
- 饿肚的鸭子
- 饿肚汉嗑瓜子
- 饿肚汉啃鸡爪
- 饿汉抱着胖刺猥
- 饿汉梦中吃馅饼
- 饿汉抢猪头
- 饿汉下馆子
- 饿狼口里夺脆骨
- 饿狼吞食
- 饿狼嘴里夺脆骨
- 饿猫不吃死耗子
- 饿死鬼要账
- 饿着肚子辩论
- 饿着肚子出差
- 饿着肚子做梦
- 儿看见娘丑
- 儿女敬老人
- 儿媳妇骂公爹
- 儿子不养娘
- 儿子成亲父做寿
- 儿子打老子
- 儿子给爹抹胭指
- 儿子看婆媳吵架
- 儿子娶妻女嫁人
- 儿子死了娘
- 耳朵长在膝盖上
- 耳朵里抹石灰
- 耳朵漏风
- 耳朵塞驴毛
- 耳朵塞棉花
- 耳朵塞套子
- 耳朵上挂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