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耳朵眼里灌稀饭
- 耳朵眼里下棋
- 耳后的疙瘩
- 耳聋鼻塞嘴哑
- 二十钱一双乌拉(wu la东北地区冬天穿的鞋。用皮革制在,里面垫乌拉草)
- 发菜炒豆芽
- 发臭的酸奶子
- 发高烧不出汗
- 发酵池里的高梁
- 发酵的面粉
- 发救兵还择吉日
- 发困给个枕头
- 发霉的炒黄豆
- 发疟疾吃奎宁(治疟疾的特效药)
- 发射出去的火箭
- 发射卫星上天
- 乏驴子上磨
- 伐木拉大锯
- 法场的麻雀
- 法场上的刽子手
- 法儿他妈哭法儿
- 法官坐班房
- 法门寺里的贾桂
- 番(外国)鬼佬耍西洋镜
- 番瓜(南瓜)秧牵上葡萄树
- 番薯(甘薯)脑壳檀木心
- 翻船抓到救生圈
- 翻过来的面袋子
- 翻了篓的螃蟹
- 翻起麻枯打油
- 翻砂工干活
- 翻身的王八
- 反贴门神
- 反转葫芦,倒转蒲扇
- 犯了克山病,又得虎林热(虎疫,旧称霍乱)
- 犯人打(制)枷
- 饭店里的臭虫
- 饭店里端菜
- 饭店里卖服装
- 饭店门口摆粥摊
- 饭店门前摆粥摊
- 饭店墙上挂蒜辫
- 饭后的粑粑
-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 饭勺敲铁锅
- 饭勺子上的苍蝇
- 饭堂里的苍蝇
- 饭桌上的抹布
- 饭桌上的盘子
- 方不方,圆不圆
- 方铲挖耳朵
- 方枘(rui榫子)圆凿
- 房顶的窟窿
- 房顶开门
- 房顶上扒窟窿
- 房顶上长苗苗
- 房顶上的冬瓜
- 房顶上的窟窿
- 房顶上放风筝
- 房脊上晒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