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脑壳捣大蒜
- 脑壳顶扁担
- 脑壳上安电扇
- 脑壳上安风扇
- 脑壳上戴碓窝(dui wo石臼)
- 脑壳上顶锅
- 脑壳上顶门板
- 脑壳上顶娃娃
- 脑壳上顶西瓜
- 脑门上长瘤子
- 脑门上钉门扳
- 脑门上放鞭炮
- 脑门上挂灯笼
- 脑门上挂算盘
- 脑门上挂钥匙
- 脑门上开口
- 脑门上抹黄连
- 脑门上抹糨子(jiang zi 糨糊)
- 脑门上贴邮票
- 脑门上写字
- 脑门生疖子
- 脑勺子后长疙瘩
- 闹市里盖公厕
- 闹市里开店铺
- 闹市区做生意
- 闹钟打哈哈
- 嫩苗苗
- 嫩竹扁担
- 嫩竹扁担挑瓦罐
- 嫩竹扁担挑重担
- 嫩竹拱土
- 嫩竹子做扁担
- 能干他娘哭半夜
- 能字添四点
- 尼姑庵里借梳子
- 尼姑的脚
- 尼姑的木梳
- 尼姑生孩子
- 尼姑偷汉
- 尼姑下山
- 尼姑养儿子
- 尼姑有喜
- 尼姑只剃半边头
- 泥巴匠砌砖
- 泥巴捏的小子
- 泥巴土地下水
- 泥巴团扔到江里
- 泥佛劝土佛
- 泥佛爷的眼珠儿
- 泥匠送礼
- 泥捏的佛像
- 泥捏的勇士
- 泥菩萨摆渡
- 泥菩萨打架
- 泥菩萨的肚腹
- 泥菩萨掉在汤锅里
- 泥菩萨救火
- 泥菩萨擂流
- 泥菩萨伸手
- 泥菩萨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