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人死请郎中
- 人头上长疥疮
- 人头上砸核桃
- 人在屋桅下
- 人造牛黄
- 人造卫星上天
- 人字双着写
- 人嘴两张皮
- 扔下讨饭篮打乞丐
- 扔下铁锤拿灯草
- 日出西山水倒流
- 日落东山水倒流
- 日落西山
- 日头晒屁股
- 日头晒瓮
- 绒毛鸭子刚下水
- 绒球打脸
- 绒球打锣
- 绒球敲锣
- 肉墩子
- 肉烂了在锅里
- 肉烂在锅里
- 肉烂在汤里
- 肉秦秦上的买卖
- 肉丸子掉进煤堆里
- 如来佛出虚恭(放屁)
- 如来佛打喷嚏(pen ti)
- 如来佛掌上翻跟头
- 如来佛捉孙大圣
- 入伏的高粱
- 入伍穿军装
- 软刀子割头
- 软骨头卡在喉咙里
- 软面包饺子
- 软面包一块
- 软藤绑硬柴
- 仨钱买,俩钱卖
- 仨钱买头老叫驴(公驴)
- 仨月不梳头
- 腮帮贴膏药
- 腮帮子上拔火罐
- 散了的线团
- 散了架的南瓜棚
- 桑木扁担
- 桑葚落地
- 嗓子里塞棉花
- 嗓子眼里长骨头
- 扫把赶客
- 扫把星
- 扫地打跟头
- 扫帚打跟头
- 扫帚戴草帽
- 扫帚的脾气
- 扫帚颠倒竖
- 扫帚顶门
- 扫帚画花
- 扫帚头上戴帽子
- 扫帚写家书
- 扫帚作揖
- 瘙(jue 刨土用的农具)把对炮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