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穷汉匠下饭馆
- 穷人打官司
- 穷人的日子
- 穷人点蜡烛
- 穷人告状
- 穷人卖儿女
- 穷人逃债
- 蚯蚓打哈欠
- 蚯蚓戴草帽
- 蚯蚓戴帽子
- 蚯蚓过溪
- 蚯蚓回娘家
- 蚯蚓爬石板
- 蚯蚓刨地
- 蚯蚓找妈妈
- 蚯蚓走路
- 囚犯解解差
- 屈死鬼进衙门
- 蛆虫变苍蝇
- 蛐蟮(qu shan 曲蟮。蚯蚓)串门子
- 蛐蟮过河
- 娶得媳妇嫁不得女
- 娶了媳妇忘了娘
- 娶媳妇穿孝衫
- 娶媳妇打幡
- 娶媳妇碰见送殡的
- 娶媳妇请吹鼓手
- 娶媳妇死老娘
- 娶媳妇遇见出殡的
- 去了咳嗽添了喘
- 去年的棉衣今年穿
- 泉水坑里扔石头
- 泉水里看石头
- 拳师教徒弟
- 拳头舂海椒(辣椒)
- 拳头打跳蚤
- 拳头捣锣
- 拳头捣蒜
- 拳头砸核桃
- 缺胳膊的穿坎肩
- 缺根竹子照样扎竹排
- 缺角屏风
- 缺口镊子
- 缺口碗盛米汤
- 缺口碗盛稀饭
- 缺了鼻的瓦罐
- 缺尾巴虾
- 缺牙巴咬虱子
- 缺牙啃西瓜
- 瘸驴配破磨
- 瘸子拜丈人
- 瘸子踩高跷
- 瘸子穿大衫
- 瘸子当差役
- 瘸子的拐棍
- 瘸子跌断腿
- 瘸子丢了拐杖
- 瘸子赶山(打猎)
- 瘸子里头挑将军
- 瘸子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