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躺倒的枯树
- 躺在粪堆上睡觉
- 躺在棺材里想金条
- 躺在怀里的猫儿
- 烫手的粥盆
- 烫死的鸭子
- 掏大粪的做知县
- 掏耳朵用马勺
- 逃荒的落户
- 逃难跑到死胡同
- 桃子掉地上
- 桃子破肚
- 陶瓷烧窖
- 陶工手里的黏土
- 陶器店里卖钵头(b6 tou钵)
- 讨吃的敬神
- 讨吃子(乞丐)过生日
- 讨饭的摆酒席
- 讨饭的打摆子
- 讨饭的盖大门楼
- 讨饭的拐杖
- 讨饭的遇见叫花子(乞丐)
- 讨口的掉醋坛
- 讨口子(乞丐)穿皮袄
- 讨来的鸡屁股供菩萨
- 讨来的馍馍敬祖先
- 讨媳妇嫁女儿
- 套裤里伸腿
- 套马杆子戴礼帽
- 套袖改袜子
- 藤长根短
- 藤萝爬上葡萄架
- 藤攀枯树
- 剔光了肉的排骨
- 剔了肉的猪蹄儿
- 提傀儡(木偶戏里的木头人)上戏场
- 提马灯下矿井
- 提唢呐打瞌睡
- 提猪头进庙
- 提着扁担串门子
- 提着尺子满街跑
- 提着醋瓶讨饭
- 提着醋瓶要饭
- 提着灯笼打柴
- 提着灯笼行窃
- 提着影戏(皮影戏)人上场
- 剃胡子不用水
- 剃头担子
- 剃头刀擦屁股
- 剃头刀裁纸
- 剃头的刀布
- 剃头的动手
- 剃头的关门
- 剃头的管修脚
- 剃头的拿推子
- 剃头的拍巴掌
- 剃头的收摊
- 剃头的头发长,修脚的脚生疮
- 剃头的歇工
- 剃头刮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