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水龙头不关
- 水面砍一刀
- 水面上的油花
- 水泥柱当顶门杠
- 水泥柱里的钢筋
- 水泡豆子
- 水瓢上记账
- 水上的浮萍
- 水獭(ta)看渔场
- 水獭上山
- 水塘里捞芝麻
- 水塘里挖藕
- 水田里的泥鳅
- 水桶当喇叭
- 水桶没梁
- 水推龙王走
- 水瓮里的鳖
- 水淹田园再筑坝
- 水银落地
- 水中荡葫芦
- 水中月,镜中花
- 水煮驴皮胶
- 睡不着,怨床脚
- 睡觉不枕枕头
- 睡懒觉的还要个垫背的
- 睡梦别扁担
- 睡梦吃蜜糖
- 睡梦里抱元宝
- 睡梦里观景致
- 顺得姑来失嫂意
- 顺风扯满蓬
- 顺风顺水船不动
- 顺脚印走路
- 顺了哥哥失嫂意
- 顺梢吃甘蔗
- 顺手牵羊
- 顺水人情
- 顺水推舟,顺风扯篷
- 顺藤扒地瓜
- 顺着梯子下矿井
- 说话捧着乌纱帽
- 说起风便扯帆
- 说书的唱大鼓
- 说书的落目
- 说书的刹板
- 说书的走江湖
- 说书的坐板凳
- 说书人刹板
- 说真方卖假药
- 说嘴的郎中(中医医生)
- 丝绸绣腊梅
- 丝绳系骆驼
- 丝线缠麻线
- 丝线穿珍珠
- 丝线打结巴(结子。条状物打成的疙瘩)
- 丝线麻线混一团
- 丝线拧成一股绳
- 司号员打鼓
- 司机闹情绪
- 司令哼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