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成语大全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大难临头[ dà nàn lín tóu ]
难:灾祸;临:来到。大祸落到头上。
大逆不道[ dà nì bù dào ]
原指犯上谋反。现也指罪大恶极。《汉书 杨恽传》:“称引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逆:叛逆。不 道:不合正轨,不合道德。
大逆无道[ dà nì wú dào ]
封建时代称犯上作乱等重大罪行。
大璞不完[ tài pú bù wán ]
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大起大落[ dà qǐ dà luò ]
形容起伏变化极快极大:市场价格~。这部小说没有~的故事情节。
大气磅礴[ dà qì páng bó ]
形容气势盛大:这张画尺幅千里,~。
大器晚成[ dà qì wǎn chéng ]
大的器物要经 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后比喻能成大事的人成就显露得较晚。《老子 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千世界[ dà qiān shì jiè ]
三千大千世界 的简称。佛教用语。古印度传说中的一个极大范围的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东、西、南、北四个洲(人类只住在其中一个洲)为一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 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佛教沿用其说,指释迦牟尼所教化的范围。
大巧若拙[ dà qiǎo ruò zhuō ]
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大请大受[ dà qǐng dà shòu ]
指优厚的待遇。
大权独揽[ dà quán dú lǎn ]
揽:把持。一个人把持着权力,独断专行。
大权旁落[ dà quán páng luò ]
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力落到旁人手里(多指领导人被架空)。
大权在握[ dà quán zài wò ]
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大人虎变[ dà rén hǔ biàn ]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大人先生[ dà rén xiān sheng ]
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
大仁大义[ dà rén dà yì ]
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大杀风景[ dà shā fēng jǐng ]
意思是损害景物,破坏人的兴致。今泛称败人兴致为大杀风景。
大煞风景[ dà shā fēng jǐng ]
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大煞风趣[ dà shà fēng qù ]
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同“大煞风景”。
大声疾呼[ dà shēng jí hū ]
大声而急切地 呼喊,以引起人的注意或使人醒悟。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大失人望[ dà shī rén wàng ]
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大失所望[ dà shī suǒ wàng ]
非常失望。
大事不糊涂[ dà shì bù hú tú ]
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大事铺张[ dà shì pū zhāng ]
指对场面特别安排,过于讲究,以显示自己的阔绰。多用于婚丧大事。
大事去矣[ dà shì qù yǐ ]
去:失去。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多指政权丧失,国家灭亡等大事。
大势所趋[ dà shì suǒ qū ]
整个形势发展 的趋向:国家的统一是~,人心所向。趋:向,往。
大势已去[ dà shì yǐ qù ]
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大是大非[ dà shì dà fēi ]
指原则性的是非问题。
大手大脚[ dà shǒu dà jiǎo ]
形容花钱、用东西没有节制。
大书特书[ dà shū tè shū ]
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
大树底下好乘凉[ 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àng ]
比喻有所依托,事情就好办。
大树将军[ dà shù jiāng jūn ]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大水冲了龙王庙[ dà shuǐ chōng le lóng wáng miào ]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