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成语大全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革图易虑[ gé tú yì lǜ ]
改变计谋策略。
革邪反正[ gé xié fǎn zhèng ]
革除错误,回到正道上。
革心易行[ gé xīn yì xíng ]
指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革新变旧[ gé xīn biàn jiù ]
指更造新的,改易旧的。
格不相入[ gé bù xiāng rù ]
犹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格高意远[ gé gāo yì yuǎn ]
指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格格不纳[ gé gé bù nà ]
指难以接受。
格格不入[ gé gé bù rù ]
有抵触,不相投合。格格:相互抵触。
格格不吐[ gé gé bù tǔ ]
指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格古通今[ gé gǔ tōng jīn ]
穷究古代,通晓当代。指学富识广。
格杀不论[ gé shā bù lùn ]
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格杀弗论[ gé shā fú lùn ]
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格杀无论[ gé shā wú lùn ]
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同“格杀勿论”。
格杀勿论[ gé shā wù lùn ]
旧指对行凶、拒捕或违反禁令的人,可以当场打死,不以杀人论罪。格杀:打死。
格物穷理[ gé wù qióng lǐ ]
穷究事物的道理。
格物致知[ gé wù zhì zhī ]
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格于成例[ gé yú chéng lì ]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葛屦履霜[ gé jù lǚ shuāng ]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隔岸观火[ gé àn guān huǒ ]
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隔壁撺椽[ gé bì cuān chuán ]
比喻办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同“隔屋撺椽”。
隔壁听话[ gé bì tīng huà ]
指大言无实,空有声调,难鲸揽验。
隔年皇历[ gé nián huáng lì ]
皇历:原指清朝廷颁发的历书,后泛指历本。隔了一年的黄历。比喻过时的事物或陈旧的经验,在新的情况下已经用不上。
隔皮断货[ gé pí duàn huò ]
指隔着封皮,判断货物的好坏。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
隔墙有耳[ gé qiáng yǒu ěr ]
墙外有人偷听。指秘密外泄。《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隔山买老牛[ gé shān mǎi lǎo niú ]
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隔世之感[ gé shì zhī gǎn ]
世:古代以三十年为一世。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像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隔屋撺椽[ gé wū cuān chuán ]
比喻办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
隔行如隔山[ gé háng rú gé shān ]
指不是本行的人就不懂这一行业的门道。
隔靴爬痒[ gé xuē pá yǎng ]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同“隔靴搔痒”。
隔靴搔痒[ gé xuē sāo yǎng ]
隔着靴子挠痒。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抓住要害,不解决问题。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意贵透彻,不可隔靴搔痒。”
隔靴抓痒[ gé xuē zhuā yǎng ]
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没有抓住要点。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同“隔靴搔痒”。
个中妙趣[ gè zhōng miào qù ]
个中:其中;妙:美妙,奇妙;趣:情趣。其中的奥妙之处和情趣。
个中滋味[ gè zhōng zī wèi ]
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