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成语大全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汗流夹背[ hàn liú jiā bèi ]
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同“汗流浃背”。
汗流浃背[ hàn liú jiā bèi ]
出汗多,湿透脊背。《后汉¹¦·伏皇后纪》:“操(曹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现常用来形容满身大汗。
汗流浃肤[ hàn liú jiā fū ]
形容极度惊惧。同“汗流浃体”。
汗流浃体[ hàn liú jiā tǐ ]
汗流全身。形容极度惊惧。
汗流浃踵[ hàn liú jiā zhǒng ]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汗流接踵[ hàn liú jiē zhǒng ]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汗流满面[ hàn liú mǎn miàn ]
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
汗流洽背[ hàn liú qià bèi ]
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同“汗流浃背”。
汗流洽衣[ hàn liú qià yī ]
汗出甚多,湿透衣服。形容极其惶恐羞愧。
汗流至踵[ hàn liú zhì zhǒng ]
汗出得多,流到脚跟。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
汗马功劳[ hàn mǎ gōng láo ]
《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后用汗马功劳形容立下战功。现也指在工作中做出贡献。汗马:战马因奔驰而流汗。
汗马之功[ hàn mǎ zhī gōng ]
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汗马之劳[ hàn mǎ zhī láo ]
1.指征战的劳苦。亦指战功。2.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汗牛充栋[ hàn niú chōng dòng ]
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意思是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后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充:装满。栋:房屋。
汗牛充屋[ hàn niú chōng wū ]
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
汗牛塞栋[ hàn niú sāi dòng ]
形容藏书非常多。同“汗牛充栋”。
汗洽股栗[ hàn qià gǔ lì ]
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汗青头白[ hàn qīng tóu bái ]
指书写成,人也老了。
汗如雨下[ hàn rú yǔ xià ]
汗珠像下雨似的往下掉。形容出汗很多。
汗血盐车[ hàn xuè yán chē ]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汗颜无地[ hàn yán wú dì ]
形容极其羞愧,无地自容的样子。唐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汗渐背。” 汗颜:因羞惭而脸上出汗。
旱魃为虐[ hàn bá wèi nüè ]
旱魃:古代传说中能赞成旱灾的怪物;虐:灾害。指旱灾。
旱苗得雨[ hàn miáo dé yǔ ]
将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场好雨。比喻在危难中得到援助。
悍然不顾[ hàn rán bù gù ]
悍然:凶残蛮横的样子。凶暴蛮横,不顾一切。
熯天炽地[ hàn tiān chì dì ]
形容火势极猛。
撼地摇天[ hàn dì yáo tiān ]
撼:摇动。使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
撼树蚍蜉[ hàn shù pí fú ]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撼天震地[ hàn tiān zhèn dì ]
撼:摇动;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航海梯山[ háng hǎi tī shān ]
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沆瀣一气[ hàng xiè yī qì ]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朝有个主考官崔沆,录取了他的门生崔瀣。当时有人嘲笑他们:“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后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蒿目时艰[ hāo mù shí jiān ]
《庄子·骈指》:“蒿目而忧世之患。” 意思是举目看到时事艰危而感到忧虑不安。后用“蒿目时艰”形容对时局的担心。蒿目:尽量向远看。
毫不讳言[ háo bù huì yán ]
讳言:有顾虑,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
毫不介意[ háo bù jiè yì ]
丝毫不往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