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成语大全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火上弄冰[ huǒ shàng nòng bīng ]
比喻易于败亡,事情很容易办到。
火上添油[ huǒ shàng tiān yóu ]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同“火上浇油”。
火烧火燎[ huǒ shāo huǒ liǎo ]
(~的)比喻身上热得难受或心中十分焦灼。
火烧眉毛[ huǒ shāo méi mao ]
比喻非常急迫:~眼下急。这是~的事儿,别这么慢条斯理的。
火树琪花[ huǒ shù qí huā ]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火树银花[ huǒ shù yín huā ]
形容灯光和烟火灿烂绚丽。多用于节日夜晚。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火眼金睛[ huǒ yǎn jīn jīng ]
《西游记》第七回写孙悟空被放在八卦炉里锻炼,他那一双被炉烟熏红的眼叫做火眼金睛,能识别各种妖魔鬼怪。借指能洞察一切的眼力。
火中取栗[ huǒ zhōng qǔ lì ]
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火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个栗子,自己脚上的毛被烧掉,栗子却都被猴子给吃了(见于法国拉·封登[Jean de La Fontaine]的寓言)。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火烛小心[ huǒ zhú xiǎo xīn ]
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
火烛银花[ huǒ zhú yín huā ]
犹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货而不售[ huo er bu shou ]
想卖却卖不出去。货:卖。
货贿公行[ huò huì gōng xíng ]
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货赂大行[ huò lù dà xíng ]
指公开行贿受赂。同“贿赂公行”。
货赂公行[ huò lù gōng xíng ]
赂:贿赂;公行:公开。公开用金钱、财物收买别人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货真价实[ huò zhēn jià shí ]
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原是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现在引申为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获隽公车[ huò jùn gōng chē ]
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人。“获隽公车”为会试得中的意思。
获陇望蜀[ huò lǒng wàng shǔ ]
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获兔烹狗[ huò tù pēng gǒu ]
比喻事成之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祸不单行[ huò bù dān xíng ]
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 祸:灾难。
祸不旋踵[ huò bù xuán zhǒng ]
祸患即将到来。《北史·袁跃传》:“若违忤要势,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 旋踵:旋转脚跟。不旋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
祸从口出[ huò cóng kǒu chū ]
灾祸从口里产生出来。指说话不谨慎容易惹祸。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huò cóng kǒu chū , huàn cóng kǒu rù ]
指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
祸从口生[ huò cóng kǒu shēng ]
指言语不慎招致灾祸。
祸从天降[ huò cóng tiān jiàng ]
形容灾祸突然降临,非常意外。
祸福同门[ huò fú tóng mén ]
指祸福皆人自取。
祸福惟人[ huò fú wéi rén ]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亦作“祸福由人”。
祸福无常[ huò fú wú cháng ]
指祸与福没有固定不变的常规。
祸福无门[ huò fú wú mén ]
无门:没有定数。指灾祸和幸福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造成的。
祸福相生[ huò fú xiāng shēng ]
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
祸福相依[ huò fú xiāng yī ]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祸福相倚[ huò fú xiāng yǐ ]
指祸与福相因而生。
祸福倚伏[ huò fú yǐ fú ]
比喻坏事和好事互相依存。
祸福由人[ huò fú yóu rén ]
是祸是福均取决于人自身的所作所为。同“祸福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