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里出外进[ lǐ chū wài jìn ]
不平整;参差不齐:墙砌得~。牙长得~的。
里勾外连[ lǐ gōu wài lián ]
同“里勾外联”。
里谈巷议[ lǐ tán xiàng yì ]
里:乡里、邻居。邻里街巷间人们的议论谈说。指民间的议论。
里通外国[ lǐ tōng wài guó ]
暗中勾结、投靠外国势力,进行敌视和破坏祖国的犯罪行为。
里外夹攻[ lǐ wài jiā gōng ]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里应外合[ lǐ yìng wài hé ]
外面进攻,里面配合接应。
理不胜辞[ lǐ bù shèng cí ]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理不忘乱[ lǐ bù wàng luàn ]
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
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
(在争论中)理由站不住脚,被驳得没话可说。
理所必然[ lǐ suǒ bì rán ]
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理所不容[ lǐ suǒ bù róng ]
道理所不能允许。
理所当然[ lǐ suǒ dāng rán ]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理冤摘伏[ lǐ yuān zhāi fú ]
伸雪冤屈,揭发奸慝。
理正词直[ lǐ zhèng cí zhí ]
道理正当,言词朴直。
理之当然[ lǐ zhī dāng rán ]
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理直气壮[ lǐ zhí qì zhuàng ]
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鲤鱼跳龙门[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澧兰沅芷[ lǐ lán yuán zhǐ ]
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醴酒不设[ lǐ jiǔ bù shè ]
醴酒:甜酒。置酒宴请宾客时不再为不嗜酒者准备甜酒。比喻待人礼貌渐衰。
力倍功半[ lì bèi gōng bàn ]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力不从心[ lì bù cóng xīn ]
心里想做,但力量或能力办不到。《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力不能及[ lì bù néng jí ]
力量达不到。
力不能支[ lì bù néng zhī ]
力量不能支撑。
力不胜任[ lì bù shèng rèn ]
胜任:能担当得起。能力担当不了。
力不自胜[ lì bù zì shèng ]
胜:经得住。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
力殚财竭[ lì dān cái jié ]
殚:尽。力量和财物都已耗尽。
力敌千钧[ lì dí qiān jūn ]
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力敌势均[ lì dí shì jūn ]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势敌”。
力竭声嘶[ lì jié shēng sī ]
见〖声嘶力竭〗。
力尽筋疲[ lì jìn jīn pí ]
尽:完;筋:筋骨。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力均势敌[ lì jūn shì dí ]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力钧势敌[ lì jūn shì dí ]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势敌”。
力可拔山[ lì kě bá shān ]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查询最多的成语
欲罢不能
黄粱美梦
哀毁骨立
男欢女爱
瓢泼大雨
阿鼻地狱
深不可测
蹑手蹑足
阿谀奉承
撒豆成兵
鱼目混珠
戮力同心
别无长物
笑里藏刀
求贤若渴
按图索骥
一丘之貉
不屈不挠
咄咄逼人
扑朔迷离
力不从心
守株待兔
心急火燎
言不由衷
无稽之谈
模棱两可
杯弓蛇影
乐不思蜀
痛定思痛
出奇制胜
口蜜腹剑
从容不迫
自相矛盾
做贼心虚
茅塞顿开
登峰造极
数典忘祖
弃甲曳兵
兴高采烈
望洋兴叹
日薄西山
走马看花
有备无患
急来报佛脚
忧心如焚
锦绣前程
老生常谈
狼子野心
流离颠沛
出言不逊
不可多得
风华正茂
鞭辟入里
道不拾遗
有恃无恐
万死一生
药到病除
名落孙山
愚昧无知
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