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成语大全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不得其死[ bù dé qí sǐ ]
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不得其所[ bù dé qí suǒ ]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不得人心[ bù dé rén xīn ]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不得善终[ bù dé shàn zhōng ]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不得违误[ bù dé wéi wù ]
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不得要领[ bù dé yào lǐng ]
《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zhī)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原意是汉派张骞出使西域,想联合月氏国共同攻打匈奴,月氏没有中肯而明确的答复。后用以指没有掌握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不得已而为之[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 ]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不得已而用之[ bù dé yǐ ér yòng zhī ]
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不登大雅[ bù dēng dà yǎ ]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不登大雅之堂[ 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 ]
不能进入高雅的厅堂。旧时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粗俗。现也用来比喻话语粗俗。
不懂装懂[ bù dǒng zhuāng dǒng ]
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不动声色[ bù dòng shēng sè ]
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也说不露声色。
不断如带[ bù duàn rú dài ]
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不恶而严[ bù è ér yán ]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不二法门[ bù èr fǎ mén ]
佛教用语,“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指修行入道的门径。意思是说,观察事物的道理,要离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用“处中”的看法,才能得其实在。后用来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
不乏其人[ bù fá qí rén ]
乏:缺少;其:那,那些。那样的人并不少。
不乏先例[ bù fá xiān lì ]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不法常可[ bù fǎ cháng kě ]
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不法古不修今[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 ]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不悱不发[ bù fěi bù fā ]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废江河[ bù fèi jiāng hé ]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不费吹灰之力[ 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 ]
形容做事情非常容易,不费什么力气。
不费之惠[ bù fèi zhī huì ]
指白白得到的好处。
不分彼此[ bù fēn bǐ cǐ ]
彼:那,对方;此:这,我方。不分这个和那个。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不分伯仲[ bù fēn bó zhòng ]
分不出第一第二。
不分青白[ bù fēn qīng bái ]
指不分黑白,不辨是非。
不分青红皂白[ bù fēn qīng hóng zào bái ]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不分胜负[ bù fēn shèng fù ]
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不分轩轾[ bù fēn xuān zhì ]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不分玉石[ bù fēn yù shí ]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不分皂白[ bù fēn zào bái ]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不分畛域[ bù fēn zhěn yù ]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不愤不启[ bù fèn bù qǐ ]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