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成语大全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不可逾越[ bù kě yú yuè ]
逾:越过。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
不可造次[ bù kě zào cì ]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进行。意为要慎重。
不可终日[ bù kě zhōng rì ]
《礼记·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chàn)焉,如不终日。” 意思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否则就一天也过不下去。后用“不可终日”形容心情极度惶恐不安,连一天的日子也不知该怎么过。
不可捉摸[ bù kě zhuō mō ]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不媿下学[ bù kuì xià xué ]
犹言不耻下问。
不愧不作[ bù kuì bù zuò ]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愧不怍[ bù kuì bù zuò ]
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愧屋漏[ bù kuì wū lòu ]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不愧下学[ bù kuì xià xué ]
不耻下问,虚心向地位低的人学习。
不郎不秀[ bù láng bù xiù ]
比喻不成材或没出息(元明时代官僚、贵族的子弟称“秀”,平民的子弟称“郎”)。
不稂不莠[ bù láng bù yǒu ]
《诗经·小雅·大田》:“不稂不莠。” 原意指耕作精细,没有什么杂草。后用不稂不莠指既不像稂,也不像莠。比喻一个人不成材或没出息。稂(láng):狼尾草。莠(yǒu):狗尾草。
不劳而成[ bù láo ér chéng ]
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不劳而获[ bù láo ér huò ]
不劳动就可以获得。现多指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不冷不热[ bù lěng bù rè ]
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不立文字[ bù lì wén zì ]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不凉不酸[ bù liáng bù suān ]
方言。形容态度冷漠。
不了不当[ bù liǎo bù dàng ]
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
不了而了[ bù liǎo ér liǎo ]
犹不了了之。
不了了之[ bù liǎo liǎo zhī ]
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不劣方头[ bù liè fāng tóu ]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
不磷不缁[ bù lín bù zī ]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不吝赐教[ bù lìn cì jiào ]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不吝指教[ bù lìn zhǐ jiào ]
不要舍不得指点教导。
不吝珠玉[ bù lìn zhū yù ]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不留余地[ bù liú yú dì ]
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多形容言语、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
不露锋芒[ bù lù fēng máng ]
锋芒:比喻锐气或才干。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不露锋铓[ bù lù fēng máng ]
比喻才干不外露。
不露圭角[ bù lù guī jiǎo ]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不露神色[ bù lù shén sè ]
内心活动不在脸上流露,以防别人察觉。
不露声色[ bù lù shēng sè ]
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不露形色[ bù lù xíng sè ]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不伦不类[ bù lún bù lèi ]
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翻译如果不顾本国语言的特点,死抠原文字句,就会弄出一些~的句子来,叫人看不懂。
不落边际[ bù luò biān jì ]
指挨不上边,无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