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五百块分两下
- 布告贴在楼顶上
- 肮脏他娘哭肮脏
- 医生卖棺材
- 擦粉进棺材
- 唱戏的腿抽筋
- 车祸
- 鼻孔喝水
- 《百家姓》去掉赵
- 吃饱了的牛肚子
- 大火烧竹林
- 茶壶里的水
- 苍蝇采蜜
- 蝙蝠身上插鸡毛
- 一二三五六
- 斑马的脑袋
- 厨房里的垃圾
- 炊事员行军
- 擀面杖吹火
- 棺材里伸手
- 猪八戒照镜子
- 棋盘上的卒子
- 烧香赶出和尚
- 茶铺里的水
- 南天门的灯笼
- 夜里的风雨
- 泥菩萨的眼睛
- 尾巴上绑芦苇
- 没有根的浮萍
- 床底下竹笋
- 旱地的螺蛳
- 花生的壳,大葱的皮
- 杀鸡给猴看
- 红蓝铅笔
- 阴沟里的水
- 老和尚的木鱼
- 老鼠钻进风箱里
- 老太太住高楼
- 头顶上生眼睛
- 四海龙王动刀兵
- 半空里的火把
- 古庙里的旗帜
- 打半边鼓
- 龙王爷亮相
- 石头上种葱
- 以卵击石
- 六十岁吹鼓手
- 月亮底下点灯笼
- 长竹竿进城门
- 牛头不对马嘴
- 木板上钉钉
- 井底雕花
- 飞机上吊蟹
- 马尾巴串豆腐
- 公鸡尾巴
- 开了瓶的烧酒
- 口里含冰糖
- 山洞的老鼠
- 山西骡子学驴叫
- 下雪天过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