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三个手指拾田螺
- 三钿买只粽子
- 三十晚没月亮
- 三十夜里贴门神
- 三个鼻孔
- 三百斤黄鱼晒白鲞
- 三条裤子破了两条
- 三亩竹笋一只笋芽芽
- 三张纸画得个驴
- 三十晚上洗铺盖
- 三张纸画一个人头
- 三十夜的灶王爷上天
- 三下锄头一畚箕
- 三加二得六
- 三斤面粉调了七斤浆糊
- 三里地两天走
- 三尺布大手巾
- 三十晚借菜刀
- 三把钥匙挂胸口
- 三分钱买只鸭头
- 三个节头拾田螺
- 三年无洗身
- 三十瞑的利市
- 三月里炒青蚕豆
- 三伏天烤炭火
- 三斧头砍不进的脸
- 三斤半的鸭子,二斤半嘴
- 三九天喝冷水
- 三角挫刀
- 三钱的胡椒
- 三只手指捉田螺
- 三爷子比卵
- 三人执骰子
- 三岁没娘
- 三分钱买烧饼还看厚薄
- 三钿买个摇铜鼓
- 三岁姑娘会绣花
- 三天半的徒弟
- 三步届棚前
- 三个手指拣田螺
- 三十夜大月光
- 三更半夜出世
- 三个钱摆两行
- 三十晚上熬菜汤
- 三个菩萨作两个揖
- 三十晚上烧年纸
- 三个菩萨作俩揖
- 三辈子没儿
- 三十夜里出天行
- 三辈子无后
- 三姑六
- 三只指头捡田螺
- 三花脸唱戏
- 三十儿晚上看日历
- 三十岁没断奶
- 三圪垯砖盖了个庙
- 三年不下雨
- 三个将军两个兵
- 三十晚上卖供桌
- 三个厨子杀六只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