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二打六
 - 大良阿斗宫
 - 广东凉茶
 - 大辘藕抬色
 - 十五个铜钱分两份
 - 十二点半钟
 - 二婆婆养猪
 - 二叔公试田
 - 二四六八单
 - 阿均卖大头
 - 一三五七九
 - 出炉铁
 - 飞机上弹琴
 - 茶楼搬家
 - 冇槟榔嚼唔出汁
 - 香蕉树影
 - 上好沉香当烂柴
 - 半夜鸡啼
 - 猪头骨
 - 炮仗颈
 - 大花脸抹眼泪
 - 木头人
 - 二叔公煎羔
 - 指天椒
 - 蓊菜文章
 - 跑马射蚊须
 - 屎坑石头
 - 瓦筒领
 - 五更鸡啼
 - 水扣油
 - 干塘捉鱼
 - 大石砸死蟹
 - 上香打喷嚏
 - 火烧石灰船
 - 大炮打蚊兹
 - 烧坏瓦
 - 打针吃黄莲
 - 蟒蛇遇箭猪
 - 大姑娘做媒
 - 湿水麻绳
 - 冇掩鸡笼
 - 食咗成担蒜头
 - 沙湾灯笼
 - 老炆文鸭
 - 火烧城隍庙
 - 半夜食黄瓜
 - 挖肉罗疮生
 - 二叔公割禾
 - 细路哥剃头
 - 生仔姑娘醉酒佬
 - 裁缝度身
 - 唔食羊肉一身躁
 - 电灯胆
 - 瘌痢担遮
 - 掘尾龙
 - 单料铜煲
 - 朱义盛
 - 牛头唔对马嘴
 - 贼佬试沙煲
 - 塘底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