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床板下的饿臭虫
- 叫花子打更
- 卖屁股嫖婊字
- 黑里吃黄瓜
- 灯笼的脑袋
- 推碾子戴花
- 大船出海
- 冬瓜烧茄子
- 袖子里起火
- 脚脖子拴绳
- 暑假长寒假短
- 湿布衫穿上身
- 半夜吃萤火虫
- 大梁做凳脚
- 屁股头款竹笤帚
- 杉木令牌
- 田鸡钻进水里
- 岱赛湖的河豚
- 门口喜鹊叫
- 茅柴窠勒长竹笋
- 托人托格王伯伯
- 小讨饭勿留过夜食
- 趴在屋顶上瞧人
- 救火披蓑
- 圪针窝里摸鼻涕
- 冬天的气温
- 鬼打喃呒
- 屎壳郎打阿嚏
- 劳模作报告
- 东吴的大将
- 小偷逛商店
- 螺螺蛛的腚
- 顺风扯满篷
- 俩人掏蛐蛐
- 独根草逢刮地霜
- 甲虫掉在粪坑里
- 屎壳郎掉进灶火里
- 高粱秆推磨
- 井里的青蛙
- 大粪缸里学游泳
- 餐桌上的苍蝇
- 放猫子进宅
- 秃老婆画眉
- 毛栗子碰上刺儿头
- 棺材里长胡子
- 蜜糖熬冰糖
- 棱引红线绿线
- 从灶门槛搬上锅台
- 秃头虱子
- 做贼碰到短路的
- 掉张树叶怕碰头
- 问鳖要毛
- 菜盘子里落鸡毛
- 陕西驴
- 乌龟斗王八
- 磨房的驴
- 吹气入竹笼
- 屁股上安拉链
- 半路上捡个孝帽进灵棚
- 馍锅上捂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