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砍倒树摸雀崽儿
- 后背梁长疮肚脐眼流脓
- 龙王爷掉在海里
- 怀里揣铁砣
- 懒驴上道
- 蛿虫畜拱石磙
- 喜鹊登
- 老太婆纺纱
- 王老和点主
- 药材店里台布
- 阎罗王请酒
- 猫尼吃百叶
- 挑水的娶个卖茶的
- 顶仔石臼做戏
- 连边胡吹喇叭
- 刚扭的黄瓜
- 河套的蜜瓜
- 屁俺里插炮铳
- 赖团吃刺毛
- 人身浪格垦,鸭背浪格水
- 大炮轰瓷窟
- 张五章吃蜜
- 瓮中之鳖
- 藻青山的菩萨
- 梯子中间止步
- 秃子枕门坎儿
- 酱缸里的棒槌
- 戏台上的鞭子
- 花盆栽树
- 端的一盆的灰
- 戴巴斗进城隍庙
- 林子大了
- 老外婆生日
- 裁缝师傅手艺巧
- 鸭子不吃瘪壳
- 山东出响马
- 帽沿做帽帮
- 两张麻纸画个驴头
- 俘虏兵
- 癞蛤蟆拦车
- 中堂挂草席
- 灶门前烧火棍子
- 王二姐思夫
- 背着手爬泰山
- 癞蛤蟆上菜板
- 整篓洒油,满地捡芝麻
- 逆风逆水行舟
- 饺子皮贴在盘上
- 吃冰棍烫死人
- 叫花子喝酒
- 耗子陪伴猫睡觉
- 盲公吃馄饨
- 理发铺关门了
- 屎壳郎钻到夜壶里
- 鸭婆走娘家
- 剃头的挑子
- 枇杷叶子
- 后着耳晃铃铛
- 隔裤子搞板眼
- 鹰眼VS索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