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
- 蒸笼的盖子
- 萝卜青菜酱在一起
- 吃饭时凤姐驾到
- 关公面前要大刀
- 甘蔗林里种香瓜
- 骑驴看唱本儿
- 第四节的下课铃
- 快刀斩黄鳝
- 虾米过河
- 尖嘴坛子
- 撬杠打蝈蝈儿
- 有饭烧粥吃
- 小孩子玩的皮球
- 痴客劝主人
- 又敲锣鼓,又放鞭炮
- 灯草的拐棍
- 双手沾糨糊
- 吹火筒里的耗子
- 米箩里出烟
- 肚腹脐儿放屁
- 切断的王八脖子
- 打猫吓贼
- 云彩翻花
- 碾磨道上寻驴蹄印
- 黄鼠狼趴在磨杠上
- 麻搓袋绣花
- 你是曾得近的哥哥
- 寺院里栽牡丹
- 出水烂的小虾
- 哑子唱戏
- 蚂蚁戴夹板
- 猫急上房
- 秦始皇治儒生
- 叫花子出门
- 鸡爪印上墙
- 耗子舔猫比
- 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
- 家里死了人
- 子丑寅
- 眼皮底的东西
- 泥瓦匠不跟神作揖
- 冷水泼在热油上
- 竹筒里倒豆子
- 种高粱长茄子
- 戴着面罩做人
- 护国寺买骆驼
- 肚脐子出眼儿
- 蔡伦不画猫
- 韭菜地里的香蒲子
- 纸糊的人儿
- 蛤蟆掉到井里头
- 牛皮做腰带
- 借票子做衣裳穿
- 文科班
- 饭勺子当耳勺
- 弹药库爆炸
- 马大哈做报告
- 胡子上粘屎
- 廿一天孵不出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