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锅盖上的饭粒
- 提灯笼寻粪
- 雇贼看家门
- 赵杲送灯台
- 媳妇的肚皮
- 船到江心补漏
- 猪肉青菜一锅炒
- 毛驴打滚
- 单扇门儿进不去
- 湿水棉胎
- 屎克郎钻筛子
- 河里的泥鳅种,山上的狐狸王
- 车过横垅地
- 云头上挂剪子
- 夹火的钳子
- 旗杆上绑鸡毛
- 蚂套腰
- 怀身夫人吃母猪肉
- 苏州大锣
- 阎王开饭店
- 讲评书的长口疮
- 杨二郎的三只眼
- 吃甘蔗甩皮子
- 裤裆上抹黄泥
- 腊月里的白萝卜
- 冬瓜爬到茄地里
- 丢了个喇叭拾了个笛
- 踮着脚尖走路
- 腊月三十贴门神
- 钢丝床上铺海绵
- 皮锤砸软瓜
- 黄鼠狼戴礼帽
- 火柴棍扛门
- 屎克螂戴花
- 歪脖子黍黍
- 辣椒就烧酒
- 搬倒了花瓶
- 洗衣机里放肥皂
- 蚂蚁长疮
- 黄狼子变猫
- 黄连炒苦瓜
- 半天云中吹唢呐
- 小蜘蛛待在家里
- 长虫的儿子
- 老西跺脚
- 玩皮人遇上短路的
- 两手捧个刺猬
- 芝麻里的黄豆
- 娃仔赶圩
- 盖房请来箍桶匠
- 扛着喇叭丢盹
- 老文母娘的嫂子
- 经霜的黄豆
- 剪刀的口
- 张天师卖城隍
- 洛南的壁肚
- 头顶上生疮脚底下流脓
- 盐店掌柜
- 新姑娘的妈
- 麻雀子抬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