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王母娘娘裹脚条子
- 光脚追黄鼬
- 灶君老爷上天
- 灯笼点蜡
- 换汤勿换药
- 上梁清铁匠
- 叫化子拉二胡
- 粪船上扯篷
- 山顶的蘑菇
- 打足气的轮胎
- 半云空里失火
- 跳河闭眼
- 玉米揣在怀里
- 牢房里的囚犯
- 拿石头砸天
- 心头打锣鼓
- 鞋帮子改帽檐
- 铁打的裤带
- 螺蛳拜蚌壳
- 老媒婆
- 无耳腾箧
- 弦线头上笃芝麻
- 吊死鬼抹香粉
- 泻肚泥巴
- 墙上挂稿垫
- 骆驼上山
- 贼打官司
- 午朝门外贴黄纸
- 野猫戴柳罐
- 从楼上摔下一筐子鸡蛋
- 糊涂虫当会计
- 呆头不识电灯泡
- 斋公吃羊肉
- 豆角抽筋
- 土地庙盖在山沟里
- 大河里淌下床单来
- 野鸭蛋办席
- 送流年的没春
- 骑着骡腚敲大鼓
- 公共厕所扔石头
- 笔尖上涂石灰
- 站着养仔
- 叫花子烤火
- 水银泼地
- 光腚束腰带
- 麻雀想学凤凰鸣
- 关山坡卖麻布
- 为驴扭棍
- 老太婆吃炒蚕豆
- 青石板上钉了钉
- 翻脸不认人
- 麻团绕手
- 喝酒不用杯子
- 财迷转向
- 吸烟烧了枕头
- 两个人带一个口罩
- 青蛙跳鼓上
- 槽房的酒招
- 茶壶煮元宵
- 石灰船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