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叨木鹳子死在树窟窿里
- 钥匙挂在心口上
- 板凳上撒蒺藜
- 仨钱买个馍
- 小猫捉着死耗子
- 进坟地吹口哨
- 刘知远收瓜精
- 初一十五开的庙门早了
- 下雨泼街
- 玉石娃妹
- 竹篓里捉螃蟹
- 大虫头,长虫尾
- 放着筷子不使
- 吃饭不拿筷子
- 打屁跌锥
- 盐罐子吐唾沫
- 麻喷细
- 老大懒,老二勤
- 吃得盐多
- 贼骨头拍照
- 烘炉里的料,食堂里的钟
- 无尾飞陀
- 苍蝇见面
- 瓦碴了豁屁眼
- 上了膛里子弹
- 睡在磨盘上
- 猫抄饭甑
- 水母
- 塑神匠不给神磕头
- 棒槌当针用
- 玻璃球掉在粪坑里
- 土枪改大炮
- 粪坑里的蛆
- 属百灵子的
- 禾杈改二齿挠
- 肚皮磨刀
- 黄连树上长棵草
- 脱倒裤子猛倒P
- 筒古配箪箪
- 苞谷面做宵
- 关云长偷情
- 胡椒拌黄瓜
- 两条腿的凳子
- 墨老鸹叼泥鳅儿
- 郭兴仁挑草头
- 上了膛的子弹
- 希忒拉的兄弟
- 临时上轿穿倪朵
- 红戈蟹
- 炮筒子脾气
- 冒牙佬吃豌豆
- 打边鼓
- 梭引红线穿绿线
- 半天云里吹笛子
- 段旮弯的斗笠
- 黄沙圪梁上的野草
- 掐着眉毛擤鼻涕
- 徐万云做戏
- 麻雀打鼓
- 煤球掉在石灰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