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告花子打手冲
- 屎壳郎打哈气
- 种上荞麦长出豌豆了
- 马屁股钉掌
- 新媳妇不上车
- 蚂蚱打食
- 老婆婆赶庙会
- 脚面水儿
- 大年初一串门
- 大枣切糕
- 水缸里装酒
- 打不着狐狸惹一身臊
- 萤火虫进酒瓶
- 黄蜂的屁股
- 螺丝有肉
- 瞎妹出嫁
- 洗脸盆里扎猛子
- 嘴里盛下猪头
- 狐狸看吃刺猬
- 洗澡堂里的拖鞋
- 徐大哥卖裹脚
- 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
- 麻雀飞进烟筒里
- 打的灯笼往茅房跑
- 茅司里捡的帕帕
- 要饭的搬家
- 娘娘宫的小玩意
- 嵩山的马虎
- 在盘子上扎猛子
- 过了河的卒卒
- 水面打一棒
- 金簪入海
- 酥京果康盖子
- 饭店卖服装
- 做梦爬山
- 的确凉做抹布
- 岩壁上搭梯
- 王奶奶碰上王麻子
- 小孩儿拜年
- 瞎驴牵了槽上
- 半夜吃勒瓜
- 横放的棺材
- 拉便粪嗑瓜子
- 削尖的南竹脑壳
- 芦菲上滚到地板上
- 缺耙齿吃柿子
- 老公公唱大鼓
- 疝气发作
- 苍蝇到处飞
- 吹鼓手
- 卖切糕的不用秤
- 拿起鸡毛当令箭
- 脑子里装三极管
- 盛满水的瓶子
- 瞎猫逮住死耗子
- 黄瓜尾巴
- 读书人当兵
- 小本生意
- 肚脐眼上冒烟
- 脂油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