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披着袈裟喝人血
- 给石狮子灌米汤
- 仰面老婆低头汉
- 苯基欧泥
- 尿泡打鼓
- 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 书生打架
- 乌鸦死在田坎上
- 吃酒糟子穿皮袄
- 蜂窝里掏蛋
- 大眼贼过河
- 井底里扑腾
- 王母娘娘害喜病
- 穿山甲过的路
- 吕蒙正赶斋
- 叫花子教养小讨饭
- 搁窗了尿尿
- 饺子馅里掺砒霜
- 湖心落石
- 捧着屁股亲嘴
- 船上佬打仔
- 壁上挂剪世
- 屎壳郎爬料槽
- 湿草打火把
- 癞蛤蟆吃青蛙
- 比干丞相
- 落雨流砖
- 电话线断了
- 照镜子作揖
- 庙头里一对石狮子
- 对面打火把
- 来到水果山
- 麦秸秆当门闩
- 半天里牵口袋
- 棉花店里死掉老板
- 老西骂街
- 粉板上写字
- 驼子背菱角
- 冰炭同炉
- 光腚打仗
- 冬天里的甘蔗
- 老松树枝儿
- 大海里的水
- 野鸡窝里抱家雀
- 袖筒里捅宝剑
- 走夜路打手电
- 裁缝的肩膀
- 奶油冰棍
- 盲人拉胡琴
- 关节炎病人遇上连阴雨
- 围巾包癞头
- 壮小伙子吃冷糕
- 口袋盛锥子
- 土地爷坐班房
- 抓住鼓槌不松手
- 小偷夸能
- 屁股后面挂铃铛
- 盘海下油锅
- 茅山菩萨
- 癞蛤蟆爬履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