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苍蝇趴在秤杆上
- 外甥打妗子
- 吃了磨刀水
- 壁虎子葛尾巴
- 春天的猫
- 热砂锅子撂在木墩上
- 刀尖上抹手
- 如人饮水
- 圣人门前卖经书
- 脚跟儿拴石头
- 贼走了才拴门
- 集外拴绠
- 大火烧了娘娘庙
- 小娃娃玩的皮球
- 做贼之心
- 判官的舅子
- 自己挖埋自己
- 睡梦打更
- 郭呆子不认得小孩子
- 只见影子不见人
- 鹅颈项再长
- 披上麻袋站栏柜
- 打蚱蚂喂黄雀
- 麻袋缝裤衩
- 背着儿媳妇朝华山
- 叫化子卖蚊烟
- 胯内冒烟
- 撒手的气球
- 屎克螂变唧嘹
- 门槛浪搁板凳
- 乌龟吃炭
- 癞蛤蟆变的
- 灯台
- 飘上天的气球
- 掉在开水里的肥皂
- 徐庶降曹
- 油缸里的西瓜
- 花旦念道白
- 死扣
- 破鞋没底
- 蛤蟆过门槛
- 伤口上撒盐
- 春天的韭菜
- 卖油的敲碾盘
- 盲人看《三国演义》
- 偷油婆爬碗盖
- 如来佛的书
- 脑门长瘤子
- 两个指头拿个米
- 李鬼的老婆搽胭粉
- 泰山上的神
- 灯草做啥拐拉棒
- 枣树下面站岗
- 搀糠喂鸭
- 山里的核桃
- 瘪瓜籽儿
- 隔皮断爪
- 强盗看皮影戏
- 水缸里打气
- 筛子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