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菱角对菱角
- 瞎眼螃蟹过马路
- 乌鸦笑黑熊
- 抢元宝跳井
- 站在崖头看箐沟
- 杜进看报
- 大年初一死头驴
- 棉花垛里跌死人
- 驼子跌跟朵
- 洞庭湖里吹喇叭
- 鸭子蛋生脚
- 孔圣人门前卖字画
- 广丁麻子听广播
- 卖布的吹牛
- 秃子头的的虱子
- 丈二高的灯台
- 桅杆顶上迈步
- 屁股底下坐铁棍
- 老西子骂街
- 瘌痢头撑伞
- 铁拐李里葫芦
- 瓦罐做枕头
- 背着茅坑走路
- 货郎担洗手
- 南瓜汤
- 叶玉匣记曳做枕头
- 寺基看戏
- 卖糠壳
- 珍珠没眼眼
- 保温瓶打炮
- 指着榆树做犁辕
- 电灯照骨拐子
- 阎王家里装空调
- 掌鞋不用锥子
- 说着正东往西走
- 最惨的结局
- 脚踏车进沙窝
- 没锅煮黄豆
- 上厕所攀谈
- 胳肢窝夹柿子
- 头上生疮脚底流脓
- 船上开晚会
- 米臼装酒
- 阎罗王投稿
- 红线穿灯草
- 粘米煮山芋
- 海子城门骆驼象
- 麦筛子
- 戈壁滩上找水
- 豆村的小伙子
- 坐在钱眼里摸钱边
- 木匠的凿子铁匠的锤,裁缝的皮尺厨子的刀
- 买了帽子戴不上
- 屎克螂拿大顶
- 见钱眼红
- 紫檀木当柴烧
- 玩具娃暖被窝
- 仨钱开店铺
- 做了老林
- 庙门上长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