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睡歪了枕头
- 刀子插进胸口
- 朽木作梁柱
- 屎克郎爬到扫帚上
- 厕底石
- 卖布的不带尺子
- 菩萨掉在大河里
- 后悔药
- 打着灯笼上厕所
- 借花献佛
- 运河开闸
- 借他的韁绳拴他的驴
- 撒麦杆子拴套绳
- 阳澄湖滩捎马桶
- 卖艺的开场子
- 壁上挂美人
- 老寿星戴表
- 贼跌粪坑里
- 钉锅碗打坏金钢钻
- 巧媳妇烧不出无米饭
- 清早走进剃头铺
- 叫化子打烂破吊罐
- 开门见到山
- 后宫佳丽三千人
- 跑马灯笼
- 尖刀头上舔血
- 葱地里的西瓜
- 在电视机里放录音
- 肚脐眼打屁
- 厥嘴骡子卖个驴价钱
- 高山顶上敲大锣
- 老婆婆纳鞋底
- 蘑菇窑子的大师傅
- 马勺上的苍蝇
- 劝世文帖在背上
- 屎壳郎上公共汽车
- 肠痒难抓
- 倒骑毛炉
- 卖烧饼的不带干粮
- 禾秆儿穿针
- 王八钻坛子
- 婆婆子七豌豆
- 花子碰上要饭的
- 西瓜皮钉鞋哩
- 甜糖抹在鼻头上
- 秦椒加火炒
- 里手赶车
- 捡到巨款交失主
- 茅坑里安电扇
- 屎壳郎爬到门墩上
- 贴反的门神
- 苻坚逃到八公山
- 庙官娶婆娘
- 猫儿守鼠洞
- 借倒聋耳陈只耳
- 背锅锅睡在墓屹堆上
- 水缸里搬罾
- 阴曹地府打官司
- 赤脚板筛料碳
- 电车下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