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白糖拌黄瓜
- 买布不带尺
- 河里长菜
- 胡子生疮
- 肠子不打弯
- 马路边的电线杆
- 马谡用兵
- 抱起琵琶进磨房
- 砖头砌墙
- 小孩子吹泡泡糖
- 高山上吹喇叭
- 房梁上挂暖瓶
- 腊月里的萝卜
- 旗杆顶上绑鸡毛
- 蚂蚁尿书上
- 瓜熟蒂落
- 我解缆你推船
- 灰堆里吹喇叭
- 狮子打张口
- 掌拐杖上鸡窝
- 孙大圣七十二变
- 大路朝天
- 听君一席话
- 鲁班门前耍大斧
- 讲课又是老一套
- 按下葫芦起来瓢
- 航空兵翻筋斗
- 酒壶里翻筋斗
- 清明前后
- 太平洋的警察
- 嘴上没毛
- 扇着扇子说话
- 站着说话
- 脚底抹油
-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 狮子大开口
- 撑拐棍上鸡窝
- 砌墙的石头
- 蚂蚁坐沙发
- 冬天麦盖三层被
- 厨房里的蒸笼
- 豆浆里的油条
- 火车拉汽笛
- 烧水不旺
- 下雨天不戴帽子
- 徐遮进曹营
- 油瓶倒了也不扶
- 龙王爷跳海
- 隔着窗户吹喇叭
- 石头蛋腌咸菜
- 阎王爷贴告示
- 梁山上的军师
- 芝麻开门
- 正月里穿单衣
- 乌龟瞧绿豆
- 长江的浪头
- 嘴里含玻璃
- 蘸了汽油的柴火
- 纸上的大炮
- 炸了窝的黄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