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昼夜读书
- 杂技团的小丑
- 杂技团的演员
- 愚公的居所
- 钥匙挂在眉毛上
- 油条泡在开水里
- 银子拴在肋骨上
- 萧何追韩信
- 小偷进牧区
- 小猫打呼噜
- 小孩子玩积木
- 西瓜掉进油缸里
- 魏国公请客
- 温度计掉在冰箱里
- 桅杆作顶门杆
- 桅杆上的鸡蛋
- 围巾上绣牡丹
- 王大娘补缸
- 玩木偶不出场
- 弯铁条割麦
- 外甥到了姥姥家
- 歪脖子驴
- 娃娃找奶母
- 挖耳勺里炒豆
- 洼地下大雨
- 袜子没底
- 瓦罐里倒核桃
- 驼弓腰放炮
- 屠户掉了账本
- 秃子抹油
- 剃头的拿虱子
- 驮盐驴子跳河
- 拖拉机上炕
- 同一个模子里浇出来的
- 铜锤对铁刷
- 童男童女过火烧
- 挺着肚子喝
- 停了摆的钟
- 厅顶吊对联
- 听见风,就是雨
- 偷吃辣椒
- 投机商人的信条
- 头上安电扇
- 头上贴膏药
- 退避三舍
- 腿杆子比腰杆子还粗
- 跳进黄河洗不清
- 跳脚的穿大褂
- 跳井挂住辫子
- 跳蚤的脾气
- 铁锚碰礁石
- 嗓子眼里塞胡椒面
- 耍把戏的帕子
- 秫秸挑水
- 少盐无醋
- 沙石地里的水
- 上膛的炮弹
- 伞把抹糖稀
- 桑蚕变老
- 松树林里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