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撕衣衫补裤子
- 仨钱买筐烂杏
- 赛场上的篮球
- 软枣树上结柿子
- 染坊里的衣料
- 日已西山
- 日头打西边出来
- 肉汤子洗脸
- 人在屋檐下
- 入市乌龟
- 入了洞房生孩子
- 棋盘里的兵卒
- 蚯蚓的孩子
- 墙上挂门帘
- 强地震中心的坯房
- 秦始皇的愿望
- 爬到粱上大便
- 追击炮装手榴弹
- 攀着铁丝当梯子
- 盘子里的水
- 屁股里插冰棒
- 螃蟹过门槛
- 破袜子补雨伞
- 破补袜子裹元宝
- 泥水匠的衣服
- 泥巴坨坨贴金
- 能干婆娘
- 南天门吹喇叭
- 纳鞋不用锥
- 怒目金刚
- 浓霜压桃花
- 脓疮结了痂
- 撵走狐狸来了狼
- 泥沟里划船
- 拿秆草打更锣
- 拿金条堵墙缝
- 明锣对明鼓
- 蔑丝篮里捉糠虾
- 满山开的杜鹃花
- 卖鸡蛋的摔跟头
- 麻雀孵天鹅蛋
- 茅厕里的石头
- 茅厕里吃东西
- 茅房里念书
- 蚂蚱吞象
- 蚂蚱跳龙门
- 凉水打茶
- 两个县长比官
- 两分钱买个糖豆
- 拉不出屎怪茅坑
- 狂风暴雨
- 筐里堆乱麻
- 筷子纫针
- 糠饼回榨
- 看戏掉眼泪
- 开船未解缆
- 快刀砍乱麻
- 军队搭帐篷
- 救火没有水
- 近水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