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长江牌的产品
- 豺狼头上找鹿茸
- 茶杯里的胖大海
- 草原上的天,孩子的脸
- 参谋长皱眉头
- 不种芝麻不养蚕
- 不叫梆子叫大鼓
- 不吃桑叶的老茧
- 脖子上挂算盘
- 拨好的闹钟
- 便桶底下渗出水来
- 卞和献宝
- 扁鹊开药方
- 扁豆夹子炒大椒
- 壁虎断尾巴
- 笔杆吞进肚里
- 背阴里的李子
- 背上背镜子
- 背上窗子沿街走
- 爆竹店里失火
- 半天云里出亮星
- 半斤麻籽煎出六两油
- 版版六十四
- 板栗连壳吞下肚
- 拜把子兄弟开茧店
- 摆船运蚂蚁
- 白纸落在墨缸里
- 白天烧香,晚上逾墙
- 白蜡树接挂花
- 鏊子上贴饼
- 昂着头操练
- 按下葫芦瓢上来
- 庵堂不叫庵堂
- 爱克斯光照人
- 爱喝酒的不给烟
- 矮夫矬妻
- 挨鞭的陀螺
- 阿庆嫂的态度
- 阿訇的箱子
- 沸腾的开水
- 盲人过大街
- 傻子上街
- 贾宝玉的丫环
- 两个喇叭一起吹
- 雪地里说话
- 牙刷脱了毛
- 癞蛤蟆张嘴
- 木匠戴木枷
- 小苏他爹
- 毛驴驮不起金鞍子
- 大炮打跳蚤
- 两只脚塞进一靴子
- 半夜三更放火炮
- 今年的竹子来年笋
- 小孩吃泡泡糖
- 木偶吊孝
- 山坡地烤火
- 用竹竿测天
- 冬瓜秧爬上葡萄架
- 秀才遇到强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