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对着镜子作揖
- 打湿了的爆竹
- 洋伞虽破骨不差
- 干打雷不下雨
- 大年夜放鞭炮
- 出洞的狐狸
- 走道拨算盘
- 两个山上的斑鸠
- 罗汉肚子
- 吃甘蔗登楼梯
- 梁山伯的军师
- 温度计掉进冰箱里
- 木匠戴枷
- 麻布袋锈花
- 老大懒汉老二勤
- 辣椒面吹进鼻孔里
- 喝水塞牙缝儿
- 拉着胡子上船
- 关夫子面前耍大刀
- 开盐店的老板
- 胳膊肘往外拐
- 借钱买衣裳穿
- 高人走到矮檐下
- 蛤蟆登天
- 肚脐眼里插钥匙
- 瓜地里的草人
- 丢了邮包
- 拐棍子捅到鸡窝里
- 大肚子走钢丝
- 瓷器店里翻跟头
- 发大水放排
- 窗户边上吹喇叭
- 登着梯子吃甘蔗
- 搬起石头压自己的脚
- 《百家姓》不读头一个字
- 城门里扛竹竿
- 按着葫芦起了瓢
- 盲人打手电
- 大姑娘上花轿
- 手机不可以掉到马桶里
- 无头苍蝇
- 下雨天出日头
- 蜜蜂停在日历上
- 宰相肚里能撑船
- 徐蔗进曹营
- 下雨天不戴帽
- 没毛的刷子
- 半夜进城
- 隔着门缝吹喇叭
- 铁杵磨成针
- 哑子吃黄莲
- 阿二(民间传说中的呆头呆脑、自作聪明的人)炒年糕
- 阿奶抱孙子
- 阿婆的鞋
- 阿婆留胡子
- 挨了巴掌赔不是
- 挨了打的鸭子
- 挨了刀的皮球
- 挨着火炉吃海椒(辣椒)
- 矮夫矬(cuo 矮)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