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打碎的盘子,敲烂的碗
- 打铁不看火色
- 打铁的分家
- 打铁掉地下
- 打铁卖糖
- 打完架就握手
- 打下去的桩头
- 打一巴掌揉三揉
- 打一拳头给块糖
- 打油的漏斗
- 打油钱不买醋
- 打枣捎带沾知了
- 打胀的皮球
- 打针鼻眼里往外望
- 打针吃黄连
- 打准腰部才罢休
- 打着灯笼没处找
- 打着灯笼偷驴子
- 打着手电筒走夜路
- 打字机上的字盘
- 打足了气的皮球
- 打足气的皮球
- 打足气的气球
- 大白天出星星
- 大白天打更
- 大白天打劫
- 大白天见阎王
- 大白天里抢劫
- 大白天遇见阎王爷
- 大白天掌灯
- 大伯墓前哭爹
- 大虫打哈哈
- 大船开到小河沟
- 大船开到小河里
- 大槌敲鼓
- 大刀砍虱子
- 大道边的驴
- 大道边上贴布告
- 大道上的驴
- 大吊车吊灯草
- 大吊车吊蚂蚁
- 大肚罗汉戏观音
- 大肚子不生孩子
- 大肚子老婆骑驴
- 大肚子上班
- 大佛殿的罗汉
- 大佛殿的菩萨
- 大佛寺的大佛
- 大缸里放针
- 大个子盖小人被
- 大姑娘拜天地
- 大姑娘抱孩子
- 大姑娘不要婆家
- 大姑娘裁尿布
- 大姑娘穿花鞋
- 大姑娘当媒人
- 大姑娘的长辫子
- 大姑娘的脸蛋
- 大姑娘的心事
- 大姑娘缝娃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