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墙上的茅草
- 墙上的蝎子
- 墙上的蜘蛛网,草原上的脚印
- 墙上钉撅子
- 墙上挂帘子
- 墙上挂日历
- 墙上挂王八
- 墙上画的美人儿
- 墙上一棵草
- 墙上栽葱
- 墙头草随风倒
- 墙头拉车
- 墙头上的草
- 墙头上的鸽子
- 墙头上的葫芦
- 墙头上的马蜂,墙缝里的蝎子
- 抢吃弄破碗
- 抢来的媳妇
- 跷跷板上搁鸡蛋
- 敲鼓吹口哨
- 敲锅盖卖大饼
- 敲锅盖卖烧饼
- 敲空米缸唱戏
- 敲锣卖糖
- 敲锣找孩子
- 敲门惊柱子
- 敲头顶脚底响
- 敲下去的钉子
- 敲着饭碗讨吃的
- 敲着空米缸唱戏
- 敲着空碗唱大戏
- 荞麦地里藏秃子
- 荞麦地里抓王八
- 荞麦地里捉王八
- 荞麦粒儿
- 荞麦面擀饼
- 荞麦面贴对子
- 荞麦捏的
- 荞麦皮打浆糊
- 荞麦皮打糨子(jiang zi糨糊)
- 荞麦皮里挤油
- 荞麦皮榨油
- 荞麦去了皮
- 巧八哥的嘴
- 巧他爹遇到巧他娘
- 巧媳妇打扮囡(咖小孩儿)
- 巧媳妇
- 俏大姐择眉毛
- 俏媚眼给盲佬看
- 俏媳妇戴凤冠
- 翘辫子不叫翘辫子
- 撬(qiao)杠打蝈蝈儿
- 切菜刀背上翻跟头
- 茄藤子上上吊
- 茄子炒南瓜
- 茄子地里长蒺藜(ji li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皮有尖刺)
- 茄子开黄花
- 茄子棵上结黄瓜
- 窃马贼戴佛珠
- 亲戚是把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