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石膏店的老板
- 石灰拌白糖
- 石灰布袋
- 石灰点眼
- 石灰店里买眼药
- 石灰堆里的耗子
- 石灰铺路
- 石灰刷烟囱
- 石灰窑里安电灯
- 石灰窑里打跟头
- 石灰遭毒打
- 石匠打铁
- 石匠的凿子
- 石匠会铁匠
- 石臼里舂线团
- 石臼里放鸡蛋
- 石臼里装阎罗
- 石臼做帽子
- 石榴花开
- 石榴脑袋
- 石榴树做棺材
- 石人张嘴
- 石狮子得病
- 石狮子的脑袋
- 石狮子的屁股
- 石狮子灌米汤
- 石狮子赛跑
- 石头出汗
- 石头打的锁
- 石头打着乌鸦嘴
- 石头蛋子生病
- 石头缝里长竹笋
- 石头缝里挤水
- 石头缝里捉鳖
- 石头脑袋秤砣心
- 石头脑瓜子
- 石头人嘴里灌米汤
- 石头上磨刀
- 石头上绣花
- 石头上栽葱
- 石头上栽花
- 石头锁子
- 石头心肠
- 石头扎针灸
- 石头子地里摔跤
- 石头做的心
- 石头做屋基
- 石头做枕头
- 石崖压着嫩枝芽
- 实心棒槌灌米汤
- 实心竹子吹火
- 实心竹子
- 实心竹子做笛子
- 拾到鸡毛当令箭
- 拾到金娃找它妈
- 拾个秤砣砸烂锅
- 拾麦打火烧(做烧饼)
- 拾钱不认街坊
- 拾钱出告示
- 拾芝麻凑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