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手里的泥丸
- 手里提个秃镐头
- 手榴弹爆炸
- 手榴弹捣蒜
- 手榴弹冒烟
- 手拿算盘串门子
- 手帕做床单
- 手捧蒺藜(ji li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皮有尖刺)
- 手托灯笼上山顶
- 手心里搭舞台
- 手心里的玻璃球
- 手心里的面团
- 手痒去捅马蜂窝
- 手掌穿靴子
- 手掌里搁火炭
- 手掌上的纹路
- 手掌心放烙铁
- 手指抠伤口
- 守着火炉吃冰棒
- 寿星出点子
- 寿星出虚恭(放屁)
- 寿星戴风帽
- 寿星跌跟头
- 寿星公唱曲子
- 寿星看太医
- 寿星老儿插草标儿(插在欲售之物上表示出卖的草棍儿)
- 寿星老儿吃砒霜(pi shuang砷的氧化物。剧毒)
- 寿星老儿打飞脚
- 寿星老儿的脑袋
- 寿星老儿骑仙鹤
- 寿星老儿气喘
- 寿星娶小
- 受潮的米花糖
- 瘦驴拉硬屎
- 瘦驴拉重载
- 瘦死的骆驼
- 瘦子光膀子
- 书桌上的笔筒
- 梳妆台上的镜子
- 舒服他娘哭半夜
- 输了的赌徒
- 输了的象棋
- 秫秸(shu jie去穗的高梁秆)秆当门闩
- 秫秸秆做柱子
- 秫秫秸(shu shu jie 高梁秆)做栏杆
- 熟螃蟹
- 熟人对面不相识
- 熟透的大枣
- 熟透的甘蔗
- 熟透的桑葚
- 熟透了的瓜
- 熟透了的石榴
- 熟透了的柿子
- 暑天隔夜的猪肉
- 暑天借扇子
- 黍米做黄酒
- 树上的烂杏
- 树上的叶子
- 树头乌鸦叫
- 树叶掉下来捂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