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附说[ fù shuō ]
增添解说。
附死[ fù sǐ ]
谓厚葬。
附祀[ fù sì ]
配享、从祀。
附俗[ fù sú ]
投合时俗。
附随[ fù suí ]
附属;从属。
附同[ fù tóng ]
谓结党同谋。《后汉书·方术传序》:“郑兴、贾逵 以附同称显,桓谭、尹敏 以乖忤沦败。”《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四年》:“又中黄门 南阳 王康,先为太子府史,及 长乐 太官丞京兆 王国 等并附同於 程。”胡三省 注:“附同者,既相党附,又与之同谋。”
附统[ fù tǒng ]
附属。
附尾[ fù wěi ]
见“附驥尾”。
附慰[ fù wèi ]
安抚,抚慰。附,通“拊”。
附狎[ fù xiá ]
亲近熟稔。
附下罔上[ fù xià wǎng shàng ]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附向[ fù xiàng ]
亲近归向。
附项[ fù xiàng ]
附带的事项。《“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罢市之舆论国人之评论》:“至于学生,则于正项要求外,应有必然之附项,即恢复言论集会之自由权是已。”
附小[ fù xiǎo ]
附属小学的简称。
附协[ fù xié ]
亲附和协。
附学生[ fù xué shēng ]
明 清 科举时代生员名称之一。明 洪武 初,生员虽定额,但不久即增广,不拘额数。至 宣德 时,以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增广者称增广生员,各有一定额数。到 正统 元年,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则称附学生员,省称附生。清 代凡童生入学者皆称附生,即秀才。清 福格《听雨丛谈》卷十一:“考此制准乎 明 季之法……其后添置名额,谓之增广生。又益置名额,谓之附学生。盖谓附於庠序,不更膳以廪禄也。”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释社》:“﹝官立社学﹞学生有五等,学生亦曰廪生,一也;增广生,二也;附学生,三也;青衣附学生,四也;社学俊秀生,五也。”
附学生员[ fù xué shēng yuán ]
即附学生。清 福格《听雨丛谈》卷十二:“成化 四年五月,议准革去附学生员而不果。”参见“附学生”。
附讯[ fù xùn ]
捎带的问讯。
附言[ fù yán ]
附带说的话(多写在书信等的末尾):汇款~。
宝磬[ bǎo qìng ]
磬的美称。汉 荀悦《<汉纪>序》:“凡祥瑞,黄龙见,凤凰集……宝鼎昇,宝磬神光见。”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绥和 五年,又上宝磬十六,刘向 以为美化所降,用立辟雍。”明 杨珽《龙膏记·成隟》:“听宝磬声传九衢,看雁塔影掛清溪。”
宝衢[ bǎo qú ]
通道的美称。亦指光明大道。
宝泉局[ bǎo quán jú ]
明 清 时管理铸造钱币的官署。详“宝源局”。
宝券[ bǎo quàn ]
金 代的一种纸币名。《金史·食货志三》:“﹝ 贞祐 三年﹞七月,改交钞名为贞祐宝券。”《金史·食货志三》:“大钞滞则更为小钞,小钞弊则改为宝券,宝券不行则易为通宝。”
宝阙[ bǎo quē ]
宫阙的美称。
宝瑞[ bǎo ruì ]
祥瑞。
宝色[ bǎo sè ]
1.瑰丽珍奇的颜色。2.皇帝用的印色。
宝瑟[ bǎo sè ]
瑟的美称。《汉书·金日磾传》:“何罗 褏白刃从东箱上,见 日磾,色变,走趋卧内欲入,行触宝瑟,僵。”南朝 梁简文帝《七励》:“緑綺 丽琴,丹山 宝瑟。”唐 骆宾王《帝京篇》:“翠幌竹帘不独映,清歌宝瑟自相依。”明 高明《琵琶记·临妆感叹》:“和那宝瑟尘埋,锦被羞铺。寂寞琼窗,萧条朱户,空把流年度。”
宝穑[ bǎo sè ]
1.仙家谷物。2.为谷物的美称。
宝山[ bǎo shān ]
1.对佛僧神道等所居之山的尊称。2.聚藏宝物的山。
宝山空回[ bǎo shān kōng huí ]
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指求知)。
宝扇[ bǎo shàn ]
意为帝后等用的扇状仪仗。
宝烧[ bǎo shāo ]
用红宝石末烧制的瓷器。
宝身[ bǎo shēn ]
珍惜身躯。
宝胜[ bǎo shèng ]
古代妇女首饰名。剪綵为胜,饰以金玉,有人胜、方胜、花胜、春胜等。
宝石[ bǎo shí ]
经过加工可用于装饰的矿物。硬度较大,颜色美丽,有光泽,产量少。为氧的化合物和少数非金属单质矿物。最贵重的宝石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
宝石顶[ bǎo shí dǐng ]
用宝石制成的顶子。顶子,清 代官员帽顶上的帽珠。
宝势[ bǎo shì ]
原指奇异的地势。后引申指皇太后、皇后的住地。
宝饰[ bǎo shì ]
镶嵌珠玉的妆饰。
宝守[ bǎo shǒu ]
1.爱护保管。《云笈七籤》卷二十:“养生育命,宝守神魂,金房再开,奉见辅星。”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盛京 内务府,尊藏典训、宗器二百餘年,宝守维谨,屡有增加。”2.谓捍卫坚持。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民敌》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於人羣,狡獪之徒,乃巍然独为众愚领袖。”
宝兽[ bǎo shòu ]
兽形香炉。
宝绶[ bǎo shòu ]
帝王﹑皇后的印玺。
宝书[ bǎo shū ]
1.指周代的官修的史书。2.泛指珍贵的书籍。3.用为谑称。4.指佛教经典。5.皇帝的玺书。6.珍贵的书信或书法。
宝树[ bǎo shù ]
1.佛教语。指七宝之树,即极乐世界中以七宝合成的树木。《法华经·寿量品》:“宝树多花菓,众生所游乐。”南朝 梁简文帝《六根忏文》:“香风净土之声,宝树鏗鏘之响,於一念中,怳然入悟。”唐 吴筠《思还淳赋》:“宝树琼轩,凌云照日。鏗鍠窈窕,不可谈悉。”许地山《空山灵雨·七宝池上的乡思》诗:“迦陵频迦 鼓着翅膀,飞到池边一棵宝树上。”2.泛指珍奇的树木。《中国民间故事选·百鸟床》:“老辈人说过:走过南山的桂树林,在一个万丈高崖上,有一株宝树,这株树上的叶子啊,一年四季绿油油的,还随时开着象红宝石样的花朵。”3.古代妇女首饰中的步摇。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反插金鈿,横抽宝树。”吴兆宜 注:“《后汉·舆服志》:‘皇后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一爵九华。’”4.犹玉树。喻佳子弟。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谢太傅(谢安)问诸子姪:‘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於阶庭耳。’”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非 谢 家之宝树,接 孟 氏之芳邻。”
宝思[ bǎo sī ]
赞美之词。多以称扬人的襟怀、谋划、文思等。
宝笥[ bǎo sì ]
贮藏重要或珍贵物品的箱箧。
宝肆[ bǎo sì ]
珠宝店。
宝算[ bǎo suàn ]
称帝王寿数的敬辞。唐 徐彦伯《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诗:“五龙归宝算,九扈叶时康。”唐 赵彦昭《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诗:“玉杯鸞荐寿,宝算鹤知年。”
宝所[ bǎo suǒ ]
佛教语。本谓藏珍宝之所,喻指涅槃,谓自由无碍的境界。
宝塔[ bǎo tǎ ]
塔的美称。过去佛教徒在塔上装饰金、银、琉璃等七种宝物,故名。今泛指塔。
宝塔菜[ bǎo tǎ cài ]
即甘露子,又名草石蚕。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宝塔形肉质块茎,故名。可腌渍为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