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分科[ fēn kē ]
为获得效率和调整将企业分成部门的过程;按部门和下属部门分任务并为完成任务而授予职权。
分口[ fēn kǒu ]
谓河流或道路分出岔口。
分扣[ fēn kòu ]
犹克扣。
分暌[ fēn kuí ]
分离。《明史·吴中行传》:“居正 父子异地分暌,音容不接者十有九年。”
分阃[ fēn kǔn ]
指出任将帅或封疆大吏。
分赉[ fēn lài ]
犹分赐。
分朗[ fēn lǎng ]
亦作“分朗朗”。清楚;分明。
分朗朗[ fēn lǎng lǎng ]
见“ 分朗 ”。
分劳赴功[ fēn láo fù gōng ]
分担劳苦,尽职建功。
分类学[ fēn lèi xué ]
研究生物的种类,探索相互间的亲缘关系,阐明生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是生物进化的历史总结。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可分为微生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和动物分类学等。
分厘[ fēn lí ]
1.亦作“分厘”。划分整理。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庆历 四年,贾魏公 建议修《唐书》,始令在馆学士人供《唐书》外故事二件。积纍既多,乃请 曾鲁公 掌侍郎 唐卿 分釐,附於本传。”宋 苏辙《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臣既详定,即依先降指挥,取逐司已行两月生事分定七等,因其分釐,以立人数。”宋 叶适《长溪修学记》:“县初设学不置粮,士虽居,不能食也。先令 黄君 龟朋,自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然后始得食。”2.一分一厘。形容数量很少。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分釐皆关国帑。”清 梁章鉅《浪迹丛谈·雄黄酒》:“其性最烈,用以愈疾,多外治。若内服,只可分釐之少。”3.亦作“分厘”。分量,重量。《西游补》第九回:“约来的数不确。你自家等等分厘看!”4.见“分釐”。
分厘毫丝[ fēn lí háo sī ]
形容极细微。
分剓[ fēn lí ]
分割。
分离[ fēn lí ]
1.分开:理论与实践是不可~的。从空气中~出氮气来。2.别离:~了多年的兄弟又重逢了。
分理[ fēn lǐ ]
使经受迅速检验和处理以处置例行细节(如记录有关初步资料等)
分力[ fēn lì ]
几个力同时对某物体的作用和另外一个力对该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是那一个力的分力。
分立[ fēn lì ]
1.分别独立。2.分别制定。3.分别设立。
分利[ fēn lì ]
1.分得他人的利益。2.谓自己不从事生产而坐分他人生产所得的利益为“分利”。3.中医学名词。谓用药剂使患者出透汗而使病情好转。
分例[ fēn lì ]
1.常规。2.指按定例发放的钱物。
分隶[ fēn lì ]
1.指八分书和隶书。2.分别隶属。
分两[ fēn liǎng ]
一分一两。谓分量,轻重。
分量[ fèn liàng ]
重量:这个南瓜的~不下二十斤。他这话说得很有~。
分了[ fēn le ]
犹明了。《孔丛子·与从弟书》:“其餘错乱,文字摩灭,不可分了,欲垂待后贤,诚合先君闕疑之义。”《隋书·经籍志二》:“帝命中书监 荀勗、令 和嶠,撰次为十五部,八十七卷。多杂碎怪妄,不可训知,唯《周易》、《纪年》,最为分了。”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冢中古书》:“观 后晋 太康 中,汲郡 发 魏襄王 冢,大得古书,《周易》上下篇最为分了。”
分列[ fēn liè ]
按照一项准则分级或分类,尤指以利于制表。
分列式[ fēn liè shì ]
军队等按照不同的兵种或编制排列成一定的队形,依次走正步、行注目礼通过检阅台,这种队形叫分列式。
分裂[ fēn liè ]
1.一个整体分成 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2.使一个整体分成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
分裂生殖[ fēn liè shēng zhí ]
生物学谓一个生物体自行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生物体的繁殖方式。
分岭[ fēn lǐng ]
两个地域分界的山岭。
分领[ fēn lǐng ]
分别担任职守。
分另[ fēn lìng ]
谓分割家产,另立门户。《元典章·户部三·分析》:“同姓叔姪兄弟,壬子年同籍异居,同户当差,虽是异居未经分另者,两愿析户者听。”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一应家私田产,不曾分另。”元 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自祖父以来,俺家三辈儿不曾分另。”
分流[ fēn liú ]
1.从干流中分出一股或几股水流注入另外的河流或单独入海。2.(人员、车辆等)分别向不同的道路、方向流动:人车~。消费资金~。3.指行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精简下来的人员到其他单位工作:做好机关干部~安置工作。
分流电阻[ fēn liú diàn zǔ ]
与某一电路并联的导体的电阻。在总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电路上并联一个分路将能起到分流作用,部分电流由分路通过,使通过该部分电路的电流变小。分流电阻的阻值越小,分流作用越明显。在电流计线圈两端并联一个低阻值的分流电阻,就能使电流计的量程扩大,改装成安培表,可量度较大的电流。
分龙[ fēn lóng ]
见“分龙雨”。
分龙兵[ fēn lóng bīng ]
见“分龙雨”。
分龙日[ fēn lóng rì ]
见“分龙雨”。
分龙雨[ fēn lóng yǔ ]
即隔辙雨。夏季所降对流雨,有时一辙之隔,晴雨各异。古人以为由于龙分管不同区域的降雨使然,故谓之“分龙雨”。此种情况始出之时日,宋 时 吴越 之俗谓在夏历五月二十日,清 时 燕 地之俗谓在五月二十三日,即称此日为“分龙日”,亦称“分龙兵”、“分龙”。
分鹿[ fēn lù ]
1.《列子·周穆王》谓:郑人有薪于野者,毙奔鹿而藏诸隍中,覆以蕉叶。俄而忘其藏处,遂以为梦。而沿途诵其事。傍人有闻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梦往索,及涉讼。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将真作梦,将梦作真,错乱颠倒。2.犹逐鹿。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
分路[ fēn lù ]
分道而行。
分路扬镳[ fēn lù yáng biāo ]
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
分率[ fēn lǜ ]
图纸上的长度跟它所表示的实际长度之比。即比例尺。
分鸾[ fēn luán ]
喻指分离的夫妻。
分茅[ fēn máo ]
分封王侯。古代分封诸侯,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谓之“分茅”。《晋书·八王传赞》:“有 晋 鬱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唐 杨巨源《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向年擢桂儒生业,今日分茅圣主恩。”明 朱鼎《玉镜台记·寄家书》:“哲人萎弃真堪悼,你勋庸未克遂分茅。”清 叶廷琯《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集蓼早忧家国难,分茅空负祖宗恩。”
分茅赐土[ fēn máo cì tǔ ]
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分茅列土[ fēn máo liè tǔ ]
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分茅裂土[ fēn máo liè tǔ ]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分茅岭[ fēn máo lǐng ]
即 十万大山。在 广东省 东兴各族自治县 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 汉 马援 立铜柱处,或谓 唐 马总 所立。参阅《广东通志·山川》。
分茅锡土[ fēn máo xī tǔ ]
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分茅胙土[ fēn máo zuò tǔ ]
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分袂[ fēn mèi ]
离别;分手。唐 杜牧《重送王十》诗:“分袂还应立马看,向来离思始知难。” 袂(mèi):衣袖。
分门别户[ fēn mén bié hù ]
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户:门户。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