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别柎[ bié fù ]
乐器名。鼓的一种。
别府[ bié fǔ ]
别第。
罢归[ bà guī ]
辞职或免官归里。南朝 齐 谢朓《休沐重还丹阳道中》诗:“薄游弟从昔,思闲愿罢归。”邓实《国学无用辩》:“辕固生 年九十矣,以诸諛儒疾毁而亦罢归。”
罢国[ bà guó ]
弱国。
罢耗[ bà hào ]
疲惫耗损。《汉书·匈奴传下》:“兵连祸结三十餘年,中国罢耗,匈奴 亦创艾。”宋 王安石《谢提转启》:“顾神明之罢耗,当使役之浩穰,惭非其宜,辞得所欲。”
罢瘠[ bà jí ]
瘦弱。
罢教[ bà jiào ]
教师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教学。
罢尽[ bà jìn ]
疲敝到极点。
罢劵[ bà juàn ]
疲倦。
罢倦[ bà juàn ]
疲倦。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晋 知其兵革之罢倦,粮食尽索,兴师击之,大败 吴 师。”唐 陆龟蒙《丁隐君歌序》:“与人相接,礼简而情至,周旋累年,未尝有罢倦之色。”宋 司马光《投壶新格序》:“君子学道从政,勤劳罢倦,必从宴息以养志游神,故可久也。”
罢课[ bà kè ]
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上课。
罢困[ bà kùn ]
疲劳困苦。
罢劳[ bà láo ]
疲劳;疲惫。《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 郑,民不罢劳。”汉 刘向《新序·善谋》:“﹝ 楚灵王 ﹞起 章华之臺,为 乾谿 之役,百姓罢劳怨懟於下,羣臣倍畔於上。”《后汉书·伏湛传》:“大军远涉二千餘里,士马罢劳,转粮艰阻。”《隋书·后妃传·文献独孤皇后》:“当今戎狄屡寇,将士罢劳,未若以八百万分赏有功者。”
罢老[ bà lǎo ]
疲惫衰老。
罢羸[ bà léi ]
疲困衰弱。
罢垒[ bà lěi ]
停止构筑壁垒。犹休战。
罢吏[ bà lì ]
免职的官吏。
罢了[ bà le [ bà liǎo ]]
[ bà le ]用在陈述句的末尾,有“仅此而已”的意思,常跟“不过、无非、只是”等词前后呼应:这不算什么,我不过尽了我的职责~。[ bà liǎo ]表示容忍,有勉强放过暂不深究的意思;算了:他不愿参加也就~。
罢咧[ bà liě ]
罢了。
罢列[ bà liè ]
犹罢市。停止营业。汉 贾谊《新书·春秋》:“酤家不讎其酒,屠者罢列而归。”
罢癃[ bà lóng ]
1.老病残疾,不能任事。《汉书·食货志上》:“汉氏 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虽老病者,皆復出口算。”《汉书·陈汤传》:“上召 汤 见 宣室。汤 击 郅支 时中寒病,两臂不詘申……辞谢曰:‘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清 刘大櫆《胡孝子传》:“母中岁遘罢癃之疾,长卧牀褥。”2.汉 时已成丁而身材矮小者《史记·项羽本纪》“萧何 亦发 关中 老弱未傅悉诣 滎阳”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3.指驼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躄者至 平原君 门,谓曰:‘……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司马贞 索隐:“罢癃谓背疾,言腰曲而背隆高也。”一说,指跛足。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四》:“躄非背疾,则罢癃之病非腰曲而背隆高也。罢癃即指躄而言。”
罢露[ bà lù ]
1.疲敝困乏。2.谓使疲劳困乏。
罢潞[ bà lù ]
同“罢露”。《吕氏春秋·不屈》:“围 邯郸 三年而弗能取。士民罢潞,国家空虚。”高诱 注:“潞,羸也。”毕沅 校注:“潞与露同。”
罢论[ bà lùn ]
取消了的打算:此事只好作为~。
罢马[ pí mǎ ]
疲敝的马。
罢甿[ bà méng ]
疲敝之民。
罢免[ bà miǎn ]
选民或代表机关撤销他们所选出的人员的职务;免去(官职):~权。我这个厂长如果当得不好,你们可以随时~我。
罢民[ bà mín ]
1.不从教化、不事劳作之民。《周礼·秋官·司圜》:“掌收教罢民。”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罢民谓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者也。”《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郑玄 注:“民不愍作劳,有似於罢。”清 钱谦益《狱中杂诗》之一:“老去头衔更何有,从今祇合号罢民。”2.疲困之民。《吕氏春秋·适威》:“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汉 桓宽《盐铁论·诏圣》:“罢马不畏鞭箠,罢民不畏刑法。”3.谓使民疲劳。《左传·昭公四年》:“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晏子春秋·杂上十七》:“年充众和而伐之,臣恐罢民弊兵,不成君之意。”
罢牛[ bà niú ]
衰老的牛。
罢驽[ bà nú ]
低劣的马。喻人的才能低下。
罢女[ bà nǚ ]
无行的女子。
罢懦[ bà nuò ]
懦弱无能。
罢弃[ bà qì ]
废除。《汉书·地理志下》:“武帝 元封 元年略以为 儋耳、珠厓郡 …… 元帝 时遂罢弃之。”
罢钱[ bà qián ]
积欠未交的钱款。
罢遣[ bà qiǎn ]
遣散;放遣。《后汉书·李固传》:“时 太山 盗贼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固 到,悉罢遣归农。”《晋书·江统传》:“画室之功,可且减省;后园杂作,一皆罢遣。”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有布衣 林虎 上书,真庙 曰:‘此人姓 林 名 虎,心尚怪者也。’罢遣之。”
罢怯[ bà qiè ]
软弱畏怯。
罢去[ bà qù ]
1.免去;除去。2.指免职。
罢人[ bà rén ]
疲困的人。
罢任[ bà rèn ]
卸任;免职。
罢软[ bà ruǎn ]
疲沓软弱。谓无主见。
罢弱[ bà ruò ]
疲弱。
罢散[ bà sàn ]
1.遣散。2.谓结束。3.疲敝散漫。
罢社[ bà shè ]
停止社祭。《三国志·魏志·王脩传》:“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脩 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后用为对别人丧母表示哀悼之典。唐 元稹《追封王璠母李氏等制》:“追加启土之荣,用深罢社之痛。”
罢省[ bà shěng ]
省免;废除。
罢士[ ba shì ]
1.无行的男子。2.疲弱的士兵。
罢市[ bà shì ]
商人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联合起来停止营业。
罢收[ bà shōu ]
罢休,收场。
罢手[ bà shǒu ]
停止进行;住手:不试验成功,决不~。
罢俗[ bà sú ]
颓败的风俗。
罢退[ bà tuì ]
罢官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