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摧灭[ cuī miè ]
摧毁消灭。
摧衄[ cuī nǜ ]
指畏缩。《晋书·蔡豹传》:“未战而退,先自摧衄。”
摧圮[ cuī pǐ ]
1.谓伤痛之极。2.倒塌;倒塌的建筑物。
摧破[ cuī pò ]
1.摧陷攻克。2.摧毁破坏。
摧扑[ cuī pū ]
摧毁扑灭。
摧戕[ cuī qiāng ]
摧折。元 郝经《雁媒诗》:“奄忽一举尽,羽毛皆摧戕。”清 陈确《丙戌年蚕谣》:“亦有窶人,中道摧戕。”明 张四维《双烈记·决计》:“应知贼党自摧戕,看将军再整旧家邦。”
摧屈[ cuī qū ]
受挫而窘迫或收敛。
摧辱[ cuī rǔ ]
摧折,侮辱。《汉书·鲍宣传》:“丞相 孔光 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 出逢之,使吏鉤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宋 王谠《唐语林·方正》:“魏元忠 以摧辱二 张,反为所构,云结少年为耐久朋。”《三国演义》第四七回:“盖 係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梁启超《论近世国民之竞争及中国前途》:“民无爱国心,虽摧辱其国而莫予愤也。”
摧铩[ cuī shā ]
伤残。
摧伤[ cuī shāng ]
1.损伤;挫伤。汉 蔡邕《伤故栗赋》:“适祸贼之灾人,嗟夭折以摧伤。”宋 王安石《邢太保有鹤折翼以诗伤之》:“不为摧伤改性灵,静中犹见好仪形。”清 方苞《书<儒林传>后》:“汉 兴七十餘年,自天子公卿皆不悦儒术,而诸老师尚守遗经,其并出於 武帝 之世者,皆 秦 汉 间摧伤摈弃而不肯自贬其所学者也。”胡汉民《民报之六大主义》:“今之僉人动言我民族歷史无有民权之习惯,以是而摧伤爱国志士之气。”2.谓伤痛之极。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緜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愴惻。”《隶释·汉凉州刺史魏元丕碑》:“民失慈父,四海之内,莫匪摧伤。”朱祖谋《<半塘定稿>序》:“此予所由摧伤感欷而不能自已也。”
摧烧[ cuī shāo ]
1.折断烧毁。2.喻扫除。
摧塌[ cuī tā ]
1.倒塌。2.衰颓不振。
摧殄[ cuī tiǎn ]
摧折消灭。
摧颓[ cuī tuí ]
1.摧折,衰败。2.困顿,失意。3.毁废。
摧崣[ cuī wěi ]
高貌。
摧兀[ cuī wù ]
高耸貌。
摧弦[ cuī xián ]
相传古代 锺子期 听 俞伯牙 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 伯牙 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
摧陷[ cuī xiàn ]
摧毁攻陷。
摧陷廓清[ cuī xiàn kuò qīng ]
形容彻底肃清。唐李汉《韩昌黎集序》:“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 摧陷:摧毁。廓清:肃清。
摧谢[ cuī xiè ]
谓受挫折而谢过。
摧心[ cuī xīn ]
极度伤心。
摧朽[ cuī xiǔ ]
见“摧枯拉朽”。
摧朽拉枯[ cuī xiǔ lā kū ]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摧颜[ cuī yán ]
犹言愁容满面。
摧抑[ cuī yì ]
挫折压制。《三国志·魏志·田豫传》:“﹝ 田豫 ﹞为校尉九年,其御夷狄,恆摧抑兼并,乖散彊猾。”宋 陈亮《陈春坊墓碑铭》:“整齐事务,摧抑侥倖。”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又以掀翻大狱,疑刑官皆比周挠法,立意摧抑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民气不靖之不宜再事摧抑》:“毋论民间平日本视军界为畏途,经以此次之摧抑,以讹传讹,将百征而无一应也。”
摧折[ cuī zhé ]
1.折断:狂风~幼株。2.挫折:不可~的意志。历尽~,终于回到祖国。
摧嗺[ cuī zuī ]
材木崇积貌。
摧捽[ cuī zuó ]
挫伤。
榱崩栋折[ cuī bēng dòng shé ]
榱,古代指椽子,放在檩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条。比喻大局崩溃。
榱椽[ cuī chuán ]
架屋承瓦的木头。方的叫榱,圆的叫椽。亦喻担负重任的人物。
榱栋[ cuī dòng ]
屋椽及栋梁。
榱桷[ cuī jué ]
1.屋椽。《孔子家语·五仪解》:“君子入庙,如右,登自阼阶,仰视榱桷,俯察几筵。”宋 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清 吴伟业《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塔迥埋榱桷,臺荒冻鼓鼙。”2.常喻担负重任的人物。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孝武 山陵夕,王孝伯 入临,告其诸弟曰:‘虽榱桷惟新,便自有黍离之哀。’”《北史·长生嵩长生平等传论》:“平 识具该通,出内流誉,取诸开物成务,盖亦 有隋 之榱桷也。”3.与栋梁相对,喻指次要人物。唐 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群材,使栋樑榱桷,咸适其用。”宋 王禹偁《酬种放徵君》诗:“相府一张纸,唤起久屈蠖。诚知有樑栋,未忍弃榱桷。”
榱橑[ cuī liáo ]
屋椽。亦用以喻民众。
榱提[ cuī tí ]
见“榱题”。
榱题[ cuī tí ]
亦作“榱提”。屋椽的端头。通常伸出屋檐,因通称出檐。
磪嵬[ cuī wéi ]
高峻貌。
漼溰[ cuǐ ái ]
霜雪积聚貌。
漼澯[ cuǐ càn ]
水深而清澈貌。
漼弛[ cuǐ chí ]
毁坏废驰。
漼漼[ cuǐ cuǐ ]
1.涕泣垂貌。2.鲜明貌。
漼错[ cuǐ cuò ]
纷繁交错。
漼然[ cuǐ rán ]
1.泪垂貌。《宋书·蔡兴宗传》:“兴宗 漼然流涕。”《南史·何炯传》:“﹝ 何炯 ﹞乃漼然下泣,自外无所言。”清 姚鼐《宝扇楼后记》:“感念国恩之无穷,将有漼然不知泣涕之陨落者已。”2.毁坏貌;消释貌。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晋 中朝时,有民 王质,伐木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 因留,倚柯听之……俄顷,童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归,质 去家已数十年。”《新唐书·白居易传赞》:“稹 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宋 苏轼《和陶<饮酒>》之二:“二豪詆醉客,气涌胸中山。漼然忽冰释,亦復在一言。”
璀采[ cuǐ cǎi ]
色彩鲜明。
璀彩[ cuǐ cǎi ]
见“璀采”。
璀粲[ cuǐ càn ]
见“璀璨”。
璀璨[ cuǐ càn ]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夺目。这座古塔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颗~的明珠。
璀璀[ cuǐ cuǐ ]
鲜明貌。
璀瑳[ cuǐ cuō ]
光彩绚丽。借指华美的诗文。
璀错[ cuǐ cuò ]
1.文饰繁杂貌。2.光泽闪耀貌。
璀烂[ cuǐ làn ]
犹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