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再来[ zài lái ]
1.再一次来。《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明 无名氏《鸣凤记·灯前修本》:“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一切都是一年前见她时的光景,而她的窗下不放着糖匣,我是成了再来的 丁令威 了。”2.谓连续的动作或事。如:再来一盘棋。再来一碗汤。
再来人[ zài lái rén ]
1.佛教称再度转世皈依佛门的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唐 朝侍郎 白乐天,号 香山居士,他是个佛门中再来人,专一精心内典,勤修上乘。”2.犹某某再世。多指后起之秀。清 沉涛《交翠轩笔记》卷二:“余髫年应童子试,中丞命背诵十三经……补博士弟子员,延誉公卿,有再来人之目。”
再眠[ zài mián ]
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再命[ zài mìng ]
1.即二命。周 代的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九命最高,一命最低。再命属第八个等级。天子之中士,公、侯、伯之大夫和子、男之卿都属再命。见《周礼·春官·典命》、《地官·党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晋襄公 ﹞以再命命 先茅 之县赏 胥臣 曰:‘举 郤缺,子之功也。’”《左传·昭公十二年》:“叔孙昭子 以再命为卿。”2.泛指低级官吏。清 龚自珍《明良论》一:“崇文门 以西,彰义门 以东,一日不再食者甚众,安知其无一命再命之家也?”参见“九命”。
再聘[ zài pìn ]
再度婚娶。
再期[ zài qī ]
1.亦作“再朞”。指服丧两年。期,一周年。旧时父母之丧为三年,但到第二个忌日即除去丧服,故称。《礼记·丧服小记》:“再期之丧,三年也。”《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郑玄 注:“言於父母加隆其恩,使倍期也。”2.两周年。金 雷渊《爱诗李道人若愚崧阳归隐图》诗:“我家 崧 前凡再朞,诗僧骚客相追随。”
再起[ zài qǐ ]
重新起用;重新恢复地位。
再稔[ zài rěn ]
1.指谷物一年两熟。唐 王勃《乾元殿颂》:“融皋再稔,方闻外户之謡;昧谷千厢,坐溢康衢之奏。”2.借指两年。唐 皇甫湜《吉州庐陵县令厅壁记》:“清河 张 君 儇 为之理,适得良二千石,俾专其政,而展其材,居未再稔,最於一郡。”
再辱[ zài rǔ ]
1.再次蒙受耻辱。2.谓两人先后受辱。
再闰[ zài rùn ]
1.农历五年二闰,谓之再闰。《易·繫辞上》:“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掛。”《后汉书·张纯传》:“礼説三年一闰,天气小备;五年再闰,天气大备。”2.借指五年。宋 苏轼《满庭芳》词:“坐见 黄州 再闰,儿童尽 楚 语 吴 歌。”
再三[ zài sān ]
一次又一次:~再四。言之~。考虑~。~挽留。~表示谢意。
再三再四[ zài sān zài sì ]
重复好几次。
再赦[ zài shè ]
1.指古代审理刑狱可免除刑罚的第二种人,即八十以上的老年人。《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参见“三赦”。2.指两次赦免犯人。《新唐书·刑法志》:“﹝ 太宗 ﹞尝谓羣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於幸免也。’”
再审[ zài shěn ]
重新审查。法院发现已经审理终结并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确有错误时,依法重新审判。
再生[ zài shēng ]
1.死而复生。2.机体的某一部分丧失或受到损伤后,重新生长。如创口愈合,水螅被切成两段后长成两个水螅等。3.对某种废品加工,使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的产品:~纸。~橡胶。~材料。
再生产[ zài shēng chǎn ]
指生产过程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有两种形式,即按原规模重复的简单再生产和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扩大再生产。
再生丹[ zài shēng dān ]
中草药假苏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假苏》:“﹝假苏﹞ 贾丞相 称为再生丹, 许学士 谓有神圣功。”
再生父母[ zài shēng fù mǔ ]
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也说重生父母。
再生礼[ zài shēng lǐ ]
辽 代每十二年举行一次的祝贺帝、后、太子或某些贵族诞辰的礼仪。见《辽史·国语解》。《辽史·太宗纪上》:“﹝ 天显 四年九月﹞己卯,行再生礼。”《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十一月﹞戊申,辽 以太后行再生礼,大赦。”
再生爷[ zài shēng yé ]
称对自己有重大恩惠的人。
再实[ zài shí ]
指果树一年两次结实。《南史·孝义传上·王虚之》:“十三丧母,三十三丧父,二十五年盐酢不入口……墓上橘树一冬再实,时人咸以为孝感所致。”
再食[ zài shí ]
1.再次进食或连食两口。2.指每日两餐。
再世[ zài shì ]
1.两代。《左传·宣公十二年》:“是 晋 再克而 楚 再败也,楚 是以再世不竞。”杜预 注:“成王 至 穆王。”《后汉书·马援传》:“曾祖父 通,以功封 重合侯,坐兄 何罗 反,被诛,故 援 再世不显。”李贤 注:“祖及父不得为显任也。”宋 王安石《贵池主簿沉君墓表》:“再世家於 杭州 之 钱塘。”2.再出世,重生。郭沫若《洪波曲》第六章一:“在 武汉 当时,这位 邓演达 的旧部随着政治部的复活,认真仿佛着 邓演达 的再世。”昆曲《十五贯》第六场:“那 况钟 是有名的 包公 再世,足智多谋,厉害无比。”
再适[ zài shì ]
1.谓第二次得其人。《尚书大传》卷二:“古者诸侯之於天子也,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攸好德,再适谓之贤贤。”《汉书·武帝纪》:“再适谓之贤贤。”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适,得其人。”2.妇女再嫁。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廖姥 ﹞年未三十而寡,誓不再适。”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钱牧斋 宗伯有甥女,夫死再适,钱 往贺。”
再熟[ zài shú ]
指谷物一年两次成熟,或果树一年两次结实。《文选·左思<吴都赋>》:“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緜。”张铣 注:“南人种稻,一岁再熟。”《艺文类聚》卷八六引 晋 潘岳《橘赋》:“余斋前橘树,冬夏再熟,聊为赋云尔。”《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土沃,麦、禾皆再熟。”
再衰三涸[ zài shuāi sān hé ]
形容士气越来越低落,不能再振作。
再衰三竭[ zài shuāi sān jié ]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击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形容士气逐渐低落,力量逐渐衰竭,不能再振作。竭:尽。
再说[ zài shuō ]
1.表示留待以后办理或考虑:这事先搁一搁,过两天~。2.表示推进一层:去约他,已经来不及了,~他也不一定有工夫。
再思[ zài sī ]
再度思考。表示慎重的意思。
再四[ zài sì ]
一次又一次。
再宿[ zài sù ]
1.连宿两夜。《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参见“信宿”。2.两夜,借指两天。唐 薛用弱《集异记·赵操》:“及家,相国薨再宿矣。”宋 曾巩《太平州回转运》:“去违再宿,怀嚮兼年。”
再吐[ zài tǔ ]
谓进餐时再次吐出口中的食物而频频接待宾客。古时用以形容统治者为延揽人材而忙碌。
再现[ zài xiàn ]
(过去的事情)再次出现。
糟踏[ zāo tà ]
同“糟蹋”。
糟蹋[ zāo tà ]
1.浪费或损坏:这阵大风~了不少果子。小心剪裁,别把料子~了。2.蹂躏,特指奸污。‖也作糟踏。
糟坛[ zāo tán ]
酒坛。
糟心[ zāo xīn ]
因情况坏而心烦:偏偏这个时候车又坏了,真叫~。
糟行[ zāo xíng ]
即糟坊。酿酒作坊。
糟朽[ zāo xiǔ ]
朽烂。《红楼梦》第七七回:“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糟朽烂木,也无性力的了。”梁斌《红旗谱》八:“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淋洒,门窗糟朽了,砖石却还结实。”
糟淹[ zāo yān ]
见“糟腌”。
糟腌[ zāo yān ]
1.见“糟腌”。2.亦作“糟淹”。亦作“糟醃”。用酒或糟加上盐及其他调味品腌制食品。3.指糟腌的食品。
蹧害[ zāo hài ]
蹂躏;残害。
蹧毁[ zāo huǐ ]
糟蹋毁灭。刘白羽《路标》:“我眼看着多少年轻轻的人,一个一个给他们蹧毁了。”
蹧踏[ zāo tà ]
见“蹧蹋”。
蹧蹋[ zāo tà ]
1.亦作“蹧踏”。浪费;损坏。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四章:“酒也蹧蹋了,菜也蹧蹋了。”2.侮辱;蹂躏。《花月痕》第九回:“秋痕 那日从 柳溪 回家,感激 荷生 一番赏识,又忿恨 苟才 那般蹧蹋。”章炳麟《新方言·释言》:“凡暴殄器物陵践善人皆谓之蹧蹋。”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一场:“我不愿意受那些 清 兵的蹧踏,王爷,你要是当我是你的妻子,你就把你的刀给我吧。”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韩老六 爷俩,看见人家好媳妇、好姑娘,要千方百计弄到手里来蹧蹋。”3.摧残;作践。《花月痕》第四七回:“你不想 中国 三十年兵燹,是那个开端?前前后后蹧蹋了几许生灵?你还装聋做哑么?”《恨海》第九回:“无人管束,他自然有糊涂的时候,这也难怪,只是太把身子蹧蹋了。”艾明之《火种》第二章:“你那张烂嘴皮子真要闲得慌,就去啃狗屎去,别在这儿蹧蹋人!”
醩床[ zāo chuáng ]
榨酒的器具。清 杨宾《柳边纪略·赠李召林侍御》:“宣室 他年君自到,谩将浊酒注醩床。”
凿壁[ záo bì ]
见“凿壁偷光”。
凿壁生[ záo bì shēng ]
家贫苦读的书生。
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凿齿[ záo chǐ ]
1.古代传说中的野人。2.比喻残暴作乱之徒。3.古代某些民族的一种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