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招旗[ zhāo qí ]
旧时店的招牌多为一旗幡,故称。
招亲[ zhāo qīn ]
1.招人到自己家里做女婿。2.到人家里做女婿;入赘。
招请[ zhāo qǐng ]
招延聘请。
招求[ zhāo qiú ]
招引寻求;征求。
招权[ zhāo quán ]
1.揽权;弄权。2.谓求附权贵而倚仗其势。
招权纳贿[ zhāo quán nà huì ]
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
招权纳赂[ zhāo quán nà lù ]
把持权势,接受贿赂。
招权纳赇[ zhāo quán nà qiú ]
把持权柄,收受贿赂。同“招权纳贿”。
招惹[ zhāo rě ]
1.(言语、行动)引起(是非、麻烦等):~是非。2.(用言语、行动)触动;逗引(多用于否定式):别~他。这个人~不得。
招认[ zhāo rèn ]
(犯罪嫌疑人)承认犯罪事实。
招商店[ zhāo shāng diàn ]
旅店;客店。
招商局[ zhāo shāng jú ]
轮船招商局的简称。清 末设立的 中国 最早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由 李鸿章 筹办。1873年成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三回:“上海 招商局有一个总办,是 广东 人。”茅盾《色盲》一:“轮船已经去远,只有烟囱上的一段黄色尚表示它确是招商局的船。”
招涉[ zhāo shè ]
牵连,关涉。
招生[ zhāo shēng ]
招收新学生:~简章。
招声[ zhāo shēng ]
应声;答话。
招拾[ zhāo shí ]
犹搜集。
招世[ zhāo shì ]
谓推荐忠良,招致人物。
招事[ zhāo shì ]
惹是非:他爱多嘴,好~。
招事惹非[ zhāo shì rě fēi ]
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招是搬非[ zhāo shì bān fēi ]
搬弄是非,引起争端。
招是揽非[ zhāo shì lǎn fēi ]
犹招是惹非。
招是惹非[ zhāo shì rě fēi ]
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招是生非[ zhāo shì shēng fēi ]
招惹是非。指无故生事。
招收[ zhāo shōu ]
用考试或其他方式接收(学员、学徒、工作人员等)。
招手[ zhāo shǒu ]
举起手来上下摇动,表示叫人来或跟人打招呼:~示意。
招书[ zhāo shū ]
旧时审问犯人时负责记录供词的人员。
招数[ zhāo shù ]
同“着数”
招说[ zhāo shuō ]
招认。
招箾[ zhāo xiāo ]
即《大韶》。相传为 虞舜 乐舞名。
招速[ zhāo sù ]
招致。
招讨[ zhāo tǎo ]
1.招抚征讨。2.比喻魁首。
招提[ zhāo tí ]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2.招引提携。
招提客[ zhāo tí kè ]
寺僧。
招贴[ zhāo tiē ]
贴在街头或公共场所,以达到宣传目的的文字、图画。
招贴画[ zhāo tiē huà ]
宣传画。
招帖[ zhāo tiē ]
见“招贴”。
招亡纳叛[ zhāo wáng nà pàn ]
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
招慰[ zhāo wèi ]
招抚。《后汉书·班超传》:“乌孙 大国,控弦十万,故 武帝 妻以公主,至 孝宣皇帝,卒得其用。今可遣使招慰,与共合力。”《南史·文学传·阮卓》:“及平 欧阳紇,交阯 夷獠往往聚为寇抄,卓 奉使招慰。”《资治通鉴·隋恭帝义宁元年》:“﹝ 李渊 ﹞又使 姜謩、竇轨 俱出 散关,安抚 陇右;左光禄大夫 李孝恭 招慰 山 南;府户曹 张道源 招慰 山 东。”
招文袋[ zhāo wén dài ]
古代一种挂在腰带上装文件或财物的小袋子。
招武[ zhāo wǔ ]
虞舜 乐《大韶》和 周武王 乐《大武》的合称。招,通“韶”。
招舞[ zhāo wǔ ]
1.飘舞。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间列杂色小旗緋伞,左右招舞。”2.即《韶舞》。相传为 虞舜 乐舞名。《汉书·礼乐志》:“高庙 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文始舞》者,曰本 舜《招舞》也,高祖 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
招贤[ zhāo xián ]
招纳有才德的人:张榜~。~纳士。
招贤榜[ zhāo xián bǎng ]
招求能人的布告。《小说选刊》1981年第7期:“厂长,你出一张招贤榜吧。”
招贤纳士[ zhāo xián nà shì ]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招显[ zhāo xiǎn ]
招致并使之显耀。
招笑儿[ zhāo xiàor ]
引人发笑。
招胁[ zhāo xié ]
劝谕威胁。《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辽 南京权留守 韩德让 惧甚,与知三司事 刘弘 登城,日夜守御,而城外招胁甚急,人怀二心。”
招携[ zhāo xié ]
1.亦作“招擕”。1.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杜预 注:“携,离也。”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宋 苏轼《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2.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将招携 海曲 诸贼。”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3.招邀偕行。南朝 宋 谢惠连《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宋 林逋《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清 唐孙华《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招壻[ zhāo xù ]
招女婿。
招选[ zhāo xuǎn ]
招聘选拔:~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