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职次[ zhí cì ]
1.犹职位。《晋书·殷浩传》:“﹝ 浩 ﹞不能恭慎所任,恪居职次,而侵官离局,高下在心。”宋 岳飞《奏收复唐邓州信阳军差官状》:“今契勘 唐 邓州、信阳军 知通签判职次、姓名下项。”2.犹任上。指任职之处。清 钱谦益《孙子长徵君六十寿序》:“十年以来,里中故人朋好,长於我者已尽,少於我者职次老死,残躯老骨,独余一人在。”
职当[ zhí dāng ]
犹正当,正处于。
职典[ zhí diǎn ]
主管。
职方[ zhí fāng ]
1.古指职掌方面之官。2.古官名。3.犹版图。泛指国家疆土。
职方氏[ zhí fāng shì ]
周 代官名。掌天下地图与四方职贡。
职分[ zhí fèn ]
1.职务上应尽的本分。2.官职。
职分田[ zhí fèn tián ]
古代按品级授予官吏作俸禄的公田。北魏 太和 九年(公元485年)均田,地方官吏也按级分给公田,为授职分田之始。隋 时已有职分田之称,以后历代相沿,唯授田数量各有增减。职分田于解任时移交后任,不得买卖。官吏受田佃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明 以后废除,但仍有养廉田、庄田等名目。《隋书·食货志》:“京官又给职分田,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五品,则为田三顷,六品二顷五十亩。其下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廨田,以供公用。”亦省称“职田”。唐 白居易《议百官职田策》:“臣伏以职田者,职既不同,田亦异数。”宋 王安石《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扬州 守职田,岁常得千斛,然遣吏督贫民耕,民苦之,公不使耕。”宋 高承《事物纪原·利源调度·职田》:“《孟子》曰:‘卿已下必有圭田。’《礼·王制》曰:‘圭田无征。’《周官》亦有大夫之采地。此职田之起也。晋 有芻藁之田,后魏 给公田,北齐 自一品已下各有差。武德 元年十二月制外官各给职分田,则职田之名,唐 始有之也。”
职蜂[ zhí fēng ]
工蜂的别称。
职工[ zhí gōng ]
1.职员和工人:~代表大会。2.旧时指工人:~运动。
职贡[ zhí gòng ]
古代称藩属或外国对于朝廷按时的贡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 之於 晋 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磔迦国》:“摩揭陀国 婆罗阿迭多王 崇敬佛法,爱育黎元,以 大族王 淫刑虐政,自守疆埸,不供职贡。”明 刘基《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山海若时共职贡,郊原何处有戈兵。”《清史稿·礼志十》:“厥后至者弥众,廼令各守疆圉,修职贡,设理藩院统之。”
职孤[ zhí gū ]
主持抚养孤儿的职官。
职官[ zhí guān ]
1.各级官员的统称。2.职守。
职管[ zhí guǎn ]
职掌。
职规[ zhí guī ]
关于职务的规章制度。
职计[ zhí jì ]
古官名。掌会计。
职金[ zhí jīn ]
古官名。掌管金、玉、锡、石、丹青的检验和收藏,并掌受士之金罚、货罚。
职竞[ zhí jìng ]
1.《诗·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职,只;竞,争。后遂以“职竞”用为专事竞逐之意。《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 河 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晋 左思《魏都赋》:“闲居隘巷,室邇心遐,富仁宠义,职竞弗罗。”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然俗听飞驰,职竞新异。”2.谓职务繁剧。《左传·哀公二十三年》:“宋 景曹 卒,季康子 使 冉有 弔,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 肥 与有职竞焉,是以不得助执紼,使 求 从舆人。’”杜预 注:“竞,遽也。”
职吏[ zhí lì ]
旧指地位低下的官吏。
职僚[ zhí liáo ]
职官僚属。
职名[ zhí míng ]
1.犹职衔。2.书写官衔和姓名的名帖。亦泛指名刺。
职命[ zhí mìng ]
任职听命。
职墨[ zhí mò ]
1.谓谨守优良的成法。2.谓法度、准则。犹绳墨。
职内[ zhí nèi ]
古官名。掌邦赋收入。内,“纳”的古字。
职能[ zhí néng ]
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货币的~。政法部门是执行国家专政~的机关。
职钱[ zhí qián ]
官吏在职时所得的俸钱。
职权[ zhí quán ]
职务范围以内的权力:行使~。
职人[ zhí rén ]
1.有职位的人。2.牧人。
职任[ zhí rèn ]
1.指官员的职位和职责。2.谓执掌方面之任。3.犹任务。
职事[ zhí shì ]
1.旧指职业。2.职务内的事情。
职事官[ zhí shì guān ]
执掌具体政务的官吏。
职事僧[ zhí shì sēng ]
寺院中分管各项职务的僧人。
职势[ zhí shì ]
犹职权。《三国志·魏志·刘放传》“太尉亦至,登牀受詔,然后帝崩”裴松之 注引《孙资别传》:“图万年后计,莫过使亲人广据职势,兵任又重。”
职守[ zhí shǒu ]
工作岗位:擅离~。忠于~。
职司[ zhí sī ]
职务;职责。
职素[ zhí sù ]
指原来的身分和职务。
职岁[ zhí suì ]
古官名。掌邦赋支出。
职田[ zhí tián ]
见“职分田”。
职位[ zhí wèi ]
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
职务[ zhí wù ]
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
职衔[ zhí xián ]
1.职位和军衔(如中校团长,团长是职,中校是衔)。2.官衔。
职性[ zhí xìng ]
犹本性。
职业[ zhí yè ]
1.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2.属性词。专业的;非业余的:~剧团。~运动员。
职业病[ zhí yè bìng ]
从事不同工种的人由特殊生产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这些因素包括工业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震动、放射性物质、压力等。引发的疾病有金属中毒、硅肺、耳聋等。
职业道德[ zhí yè dào dé ]
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基本要求是:向社会负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职业教育[ zhí yè jiào yù ]
为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或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等而实施的教育。在我国,提供职业教育的是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等。
职业介绍所[ zhí yè jiè shào suǒ ]
介绍失业者就业的机构。
职业伦理学[ zhí yè lún lǐ xué ]
也称“职业道德学”。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广义指研究人们在职业活动领域中的一切道德关系和道德现象的学科。狭义指研究各行各业道德规范和准则的学科。如商业伦理学、律师伦理学、军人伦理学等。
职业学校[ zhí yè xué xiào ]
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学校。一般招收初中学生。
职役[ zhí yì ]
1.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唐 白居易《首夏病间》诗:“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羈。”《水浒传》第一一八回:“汝是 宋江 手下甚人?有何职役?今番为甚来献粮投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不懂得跑街是个甚么职役,先要问明。”2.古代官府分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唐 大中 九年(公元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宋 职役分四类:(1)供应官物的,如衙前;(2)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乡书手等;(3)逐捕盗贼的,如耆长、弓手、壮丁等;(4)供官府使唤的,如承符、人力、手力、散从等。熙 时职役改为雇役,到 南宋 恢复差役。明 时亦有职役。
职员[ zhí yuán ]
机关、企业、学校、团体里担任行政或业务工作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