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诛攫[ zhū jué ]
需索攫取。
诛敛[ zhū liǎn ]
求索聚敛。
诛流[ zhū liú ]
杀戮和流放。
诛戮[ zhū lù ]
杀害。戮(lù)。
诛率[ zhū lǜ ]
惩治首恶。汉 王符《潜夫论·断讼》:“《春秋》之义,责知诛率。”汪继培 笺引 王绍兰 曰:“昭 二十六年:‘尹氏、召伯、毛伯 以 王子朝 奔 楚。’何休 注云:‘立 王子朝,独举 尹氏,出奔并举 召伯、毛伯 者,明本在 尹氏,当先诛渠率,后治其党。’是诛率也。”
诛茅[ zhū máo ]
1.亦作“诛茆”。芟除茅草。2.引申为结庐安居。
诛茆[ zhū máo ]
见“诛茅”。
诛纳[ zhū nà ]
诛杀和纳受之数。
诛逆[ zhū nì ]
讨伐叛逆。
诛佞[ zhū nìng ]
诛杀佞臣。
诛虐[ zhū nüè ]
严其责罚。
诛叛[ zhū pàn ]
讨伐叛逆。
诛弃[ zhū qì ]
诛杀和贬斥。
诛遣[ zhū qiǎn ]
见“诛谴”。
诛谴[ zhū qiǎn ]
亦作“诛遣”。诛杀贬谪。
诛求[ zhū qiú ]
勒索:~无厌。
诛求不已[ zhū qiú bù yǐ ]
指勒索,强取没完没了。同“诛求无已”。
诛求无度[ zhū qiú wú dù ]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诛求无已[ zhū qiú wú yǐ ]
勒索榨取没完没了。《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 诛求:勒索。无已:没个完。
诛取[ zhū qǔ ]
惩罚收治。
诛却[ zhū què ]
杀掉。
诛让[ zhū ràng ]
责备。
诛肜[ zhū róng ]
晋 梁王 肜 曾违法,周处(子隐)深文案之。后 氐 人 齐万年 反,肜 为征西大将军,都督 关中 诸军事,处 为前锋。肜 逞宿憾,命 处 进讨,军无后继,处 力战而死。见《晋书·周处传》。后以“诛肜”为诛灭陷害忠良者。宋 苏辙《奉使契丹·过杨无敌庙》诗:“我欲比君 周子隐,诛 肜 聊足慰忠魂。”
诛杀[ zhū shā ]
杀戮。
诛赦[ zhū shè ]
诛杀与赦免。
诛事[ zhū shì ]
对行为或所做的事加以谴责。《公羊传·襄公元年》“宋 华元 曷为与诸侯围 宋 彭城”何休 注“据 晋 赵鞅 以地正国,加‘叛’文。今此无加‘叛’文,故问之”唐 徐彦 疏:“无君命者操兵乡国,故初谓之‘叛’,后知其意欲逐君侧之恶人,故録其释兵书归救之。君子诛意不诛事。”明 庄元臣《叔苴子内编》卷四:“虎虽不噬人,犹谓之虎;蝎虽不螫人,犹谓之蝎;小人虽不为不善,人犹谓之小人。不噬者,必有时而噬也;不螫者,必有时而螫也;不为不善者,必有时而为不善也。故《春秋》诛意不诛事,信终不信始。”
诛首[ zhū shǒu ]
1.首当其诛者。2.引申为罪魁祸首。
诛索[ zhū suǒ ]
诛求索取。
诛讨[ zhū tǎo ]
征伐;讨伐。
诛剃[ zhū tì ]
芟夷。
诛殄[ zhū tiǎn ]
诛灭。
诛屠[ zhū tú ]
屠戮。
诛徙[ zhū xǐ ]
杀戮和流放。
诛削[ zhū xuē ]
责罚贬黜。
诛胁[ zhū xié ]
惩治、胁迫。
诛心[ zhū xīn ]
谓揭露、指责人的思想、用心。
诛远[ zhū yuǎn ]
斥退疏远。
诛责[ zhū zé ]
惩罚;责罚。
诛斩[ zhū zhǎn ]
诛杀;斩杀。
诛谪[ zhū zhé ]
诛戮责罚。
诛逐[ zhū zhú ]
诛戮、贬斥。汉 董仲舒《贤良策二》:“臣闻 尧 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也,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 舜、禹、稷、卨、咎繇。”《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时殿省旧人多见诛逐,唯 爰(徐爰)巧於将迎,始终无迕;废帝 待之益厚,羣臣莫及。”明 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赖皇上天纵神武,赫然一怒,诛逐偷惰,拔用英奇。”
诛族[ zhū zú ]
诛戮、族灭。
诛罪[ zhū zuì ]
讨伐有罪者。
诛坐[ zhū zuò ]
责罚,治罪。
邾莒[ zhū jǔ ]
春秋 二小国名。
洙泗[ zhū sì ]
洙水 和 泗水。古时二水自今 山东省 泗水县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为二水,洙水 在北,泗水 在南。
茱囊[ zhū náng ]
见“茱萸囊”。
茱萸会[ zhū yú huì ]
古俗重阳节佩茱萸,相约登山宴饮,称茱萸会。
茱萸节[ zhū yú jié ]
指重阳节。
茱萸锦[ zhū yú jǐn ]
古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