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熨斗[ yùn dǒu ]
                形状像斗,用来烫平衣物的金属器具。旧式熨斗中间烧木炭,新式熨斗用电发热。
            
                        
                熨斗焦[ yùn dǒu jiāo ]
                砚石纹理名。因石纹如熨斗焦物状而得名。
            
                        
                熨法[ yùn fǎ ]
                中医外治法。有药熨、汤熨、酒熨、铁熨、葱熨、土熨等法。借助药性及温暖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或有关部位,使气血通畅,以达到治病或缓解病痛的作用。
            
                        
                熨炉[ yùn lú ]
                暖炉。
            
                        
                熨手[ yùn shǒu ]
                1.烫手。2.使手感到凉爽或寒冷。
            
                        
                熨贴[ yù tiē ]
                同“熨帖”
            
                        
                熨帖[ yù tiē ]
                1.(用字、用词)贴切;妥帖。2.心里平静:这一番坦诚的谈话,说得他心里十分~。3.舒服:他身上不~,要回家躺一会儿。4.(事情)完全办妥:这事不办~,我不能走。
            
                        
                熨眼[ yùn yǎn ]
                1.悦目。2.揉擦眼睛。
            
                        
                熨衣[ yùn yī ]
                烫平衣服。
            
                        
                熨引[ yùn yǐn ]
                指熨法和导引。
            
                        
                蕰草[ wēn cǎo ]
                〈方〉水生的杂草。可作肥料。
            
                        
                蕰崇[ wēn chóng ]
                积聚;堆积。《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杨伯峻 注:“蕰崇,积聚也……堆积附着苗根,让其发酵肥田也。”
            
                        
                蕰藉[ wēn jiè ]
                含蓄。
            
                        
                再献[ zài xiàn ]
                古代祭祀时第二次献酒。
            
                        
                再兴[ zài xīng ]
                再度兴盛。
            
                        
                再行[ zài xíng ]
                谓另外进行某项活动。用于动词前。《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捉回 冯君瑞,交与地方官,究出起衅情由,再行治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他从此能守身如玉起来,好好的调理两个月后,再行决定。”
            
                        
                再熏[ zài xūn ]
                1.同“再薰”。2.再度熏陶风化。谓盛世再来。
            
                        
                再也[ zài yě ]
                1.表示永远的意思。《水浒传》第六五回:“我却不要你去。你若不依我口,再也休上我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可是这一去,他便在 上海 耽搁住,再也不回 杭州。”曹禺《明朗的天》第二场:“这间屋子已和从前大不相同了,再也没有以前那种阴沉的感觉。”2.表示到了极限。峻青《黎明的河边·东去列车》:“凤英 再也忍不住了,愤怒终于爆发。”
            
                        
                再易[ zài yì ]
                谓三年中休耕两年。根据土地肥瘠不同实行轮耕制的方式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復种,故家三百畮。”贾公彦 疏:“以其地薄,年年佃百畮,废二百畮,三年再易,乃遍,故云再易也。”《汉书·食货志上》:“岁耕种者为不易上田;休一岁者为一易中田;休二岁者为再易下田。”
            
                        
                再宥[ zài yòu ]
                指古代审理刑狱可减轻从宽处理的第二种情况。
            
                        
                再虞[ zài yú ]
                古丧祭名。死者葬后于殡宫举行的第二次祭祀。
            
                        
                再刖[ zài yuè ]
                双脚被砍掉。相传 春秋 楚 卞和 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 楚厉王、武王,都被认为欺诈,断其双脚。
            
                        
                再再[ zài zài ]
                一次又一次,连续多次。川剧《柳荫记》第一场:“可叹小女 英台,一心女扮男装,要到 杭州 尼山 攻书,是我再再苦劝,谁知蠢才性犟,不遵父命。”沙汀《困兽记》十八:“田畴 再再申言,要他重对生命发生热爱,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再造[ zài zào ]
                1.重建;复兴。2.指重新给予生命(感激别人救助的话):恩同~。
            
                        
                再则[ zài zé ]
                表示更进一层或另外列举原因、理由:兴修水利可灌溉农田,~还能发电。他学习成绩差,原因是不刻苦,~学习方法也不对头。
            
                        
                再者[ zài zhě ]
                再则。
            
                        
                再昼[ zài zhòu ]
                谓白天再回来。
            
                        
                再字[ zài zì ]
                再次嫁人。
            
                        
                再作道理[ zài zuò dào lǐ ]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同“再做道理”。
            
                        
                再作冯妇[ zài zuò féng fù ]
                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再做道理[ zài zuò dào lǐ ]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
            
                        
                在案[ zài àn ]
                公文用语,表示某事在档案中已经有记录,可以查考:记录~。
            
                        
                在帮[ zài bāng ]
                指加入青帮或红帮。
            
                        
                在殡[ zài bìn ]
                谓尚未下葬。《左传·襄公六年》:“君又在殯,而可以乐乎?”杜预 注:“献公 卒未葬。”《国语·晋语二》:“桓公 在殯,宋 人伐之。”
            
                        
                在草[ zài cǎo ]
                谓妇女分娩;临盆,临产。
            
                        
                在场[ zài chǎng ]
                亲身在事情发生、进行的地方:事故发生时他不~。当时~的人都可以作证。
            
                        
                在朝[ zài cháo ]
                指在朝廷中做官。
            
                        
                在朝党[ zài zhāo dǎng ]
                指实行多党制的国家中执政的政党。在野党的对称。
            
                        
                在陈[ zài chén ]
                见“在陈之厄”。
            
                        
                在陈之厄[ zài chén zhī è ]
                指饥贫等困境。
            
                        
                在处[ zài chǔ ]
                到处;处处。
            
                        
                在道[ zài dào ]
                1.在于正道。2.谓正在路途之中。3.犹在行;内行。
            
                        
                在得[ zài de ]
                1.《论语·季氏》:“孔子 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鬭;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得,贪得。”后因以“在得”为戒绝贪心的典实。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 潘良贵 ﹞晚年力量尤凝定,秦檜 势正炎炎,冷处一角,笑傲泉石。作《三戒説》,深以在得之规痛自警励。”2.犹留得,剩下。宋 贺铸《清燕堂》诗:“雀声嘖嘖燕飞飞,在得残红一两枝。”
            
                        
                在地户[ zài dì hù ]
                方言。指本地的老住户。
            
                        
                在栋[ zài dòng ]
                语本《易·大过》:“栋隆之吉,不挠乎下也。”孔颖达 疏:“以其能拯於难,不被挠乎在下,故得栋隆吉。”后因以“在栋”称美官居高位。
            
                        
                在服[ zài fú ]
                犹在职;居官。
            
                        
                在告[ zài gào ]
                官吏在休假期中。
            
                        
                在公[ zài gōng ]
                谓办理公事。
            
                        
                在谷满谷[ zài gǔ mǎn gǔ ]
                此指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形容人物众多。
            
                        
                在官[ zài guān ]
                1.在职为官;任职于官署。2.谓在官府有名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