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折乌巾[ shé wū jīn ]
                犹折角巾。
            
                        
                折席[ shé xí ]
                谓用金钱抵充酒席。多借此名义向人赠送金钱。
            
                        
                折线[ zhé xiàn ]
                平面上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几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
            
                        
                折消[ shé xiāo ]
                消除。
            
                        
                折胁[ shé xié ]
                战国 时,魏 范雎 随 须贾 使 齐,因 齐王 喜 雎 有辩才,致以金、牛、酒。
            
                        
                折旋[ shé xuán ]
                1.曲行。古代行礼时的动作。2.形容舞姿。3.返回;转身。4.形容来回奔逐。5.周旋。6.形容山势的曲折盘旋。
            
                        
                折杨[ shé yáng ]
                古俗曲名。宋 苏轼《次韵王郎见庆生日并寄茶》:“《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蔿于》。”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皇华》,即《小雅》之篇,而里巷袭其语;《折杨》,以后 李延年 二十八解復有云《折杨柳》者,此皆转相因袭者也。”
            
                        
                折腰[ zhé yāo ]
                1.弯腰行礼。引申为屈身事人。《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2.爱慕;倾倒: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
            
                        
                折腰步[ zhé yāo bù ]
                走路时摆动腰肢,扭捏作态。
            
                        
                折腰句[ zhé yāo jù ]
                格律诗中的七律,通常是上四下三格,间有上三下四或上五下二,皆为折腰句。如 唐 白居易《答客问杭州》诗:“大屋簷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参阅 元 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
            
                        
                折腰禄[ zhé yāo lù ]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遂以“折腰禄”指下级官吏的微薄薪俸。
            
                        
                折摇[ shé yáo ]
                死亡。
            
                        
                折要[ shé yào ]
                见“折腰”。
            
                        
                折易[ shé yì ]
                犹辟易。谓改变方向行走。
            
                        
                折意[ shé yì ]
                谓忍性屈情。
            
                        
                折翼[ zhé yì ]
                1.折断翅膀。比喻受挫伤。2.相传晋陶侃曾梦生八翼,飞上天去,见天门九重,已上八重,至第九重,门者击之以杖,遂坠地而折左翼。后侃都督八州,握重兵,常思折翼之梦,不敢萌异志。见《晋书·陶侃传》。后以“折翼”为自警之典。
            
                        
                折狱[ shé yù ]
                判决诉讼案件。
            
                        
                折辕[ shé yuán ]
                《后汉书·张堪传》:“堪 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折辕,车辕折断。形容车的破旧。后以“折辕”为仕宦清廉之典。
            
                        
                折阅[ zhē yuè ]
                1.谓商品减价销售。2.谓买主杀价。
            
                        
                折札[ shé zhá ]
                犹折简。
            
                        
                折杖[ shé zhàng ]
                刑法名。
            
                        
                折账[ zhé zhàng ]
                用实物抵偿债款。
            
                        
                折征[ zhé zhēng ]
                旧时谓实物赋税折价征收银钱。
            
                        
                折正[ shé zhèng ]
                指正;纠正。汉 班固《白虎通·谏诤》:“臣諫君以义,故折正之也。”《新唐书·韩休传》:“休 临事或折正 嵩,嵩 不能平。”《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朝廷与 契丹 通好岁久,故事、仪式,遗散者多,每使人生事,无以折正。”
            
                        
                折证[ zhé zhèng [ zhé zheng ]]
                [ zhé zhèng ]〈动〉对证;质对。[ zhé zheng ]〈动〉辩论;争辩。
            
                        
                折支[ shé zhī ]
                1.折价支付的税款。2.弯腰。支,通“肢”。
            
                        
                折枝[ zhé zhī ]
                1.折取树枝。比喻轻而易举。《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一说枝,通“肢”。拜揖。一说指按摩。2.花卉画法之一。画花卉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
            
                        
                折纸[ zhé zhǐ ]
                儿童手工的一种,用纸折叠成物体的形状。
            
                        
                折中[ zhé zhōng ]
                也作折衷。指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办法。~方案。
            
                        
                折衷[ zhé zhōng ]
                同“折中”
            
                        
                折衷主义[ zhé zhōng zhǔ yì ]
                一种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加以调和或拼凑在一起的哲学思想。它把矛盾双方等同或调和起来,不分主次,不分是非,不要斗争。
            
                        
                折皱[ zhé zhòu ]
                皱纹:满脸~。
            
                        
                折转[ zhé zhuǎn ]
                掉转;返回。
            
                        
                折子[ zhé zi ]
                用纸折叠而成的册子,多用来记账。
            
                        
                折子戏[ zhé zi xì ]
                只表演全本中可以独立演出的一段情节的戏曲(区别于“本戏”)。例如演整本《牡丹亭》是本戏,只演其中的《春香闹学》或《游园惊梦》是折子戏。
            
                        
                枕籍[ zhěn jí ]
                见“枕藉”。
            
                        
                枕籍经史[ zhěn jí jīng shǐ ]
                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枕甲[ zhěn jiǎ ]
                枕着铠甲。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枕江[ zhěn jiāng ]
                临江。
            
                        
                枕藉[ zhěn jiè ]
                横七竖八地倒或躺在一起。藉(jiè)。
            
                        
                枕巾[ zhěn jīn ]
                铺在枕头上面的用品,多为毛巾一类的针织品。
            
                        
                枕近[ zhěn jìn ]
                谓附近、邻近。
            
                        
                枕经籍书[ zhěn jīng jí shū ]
                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枕痾[ zhěn kē ]
                谓卧病。
            
                        
                枕跨[ zhěn kuà ]
                犹横越。
            
                        
                枕块[ zhěn kuài ]
                古代丧礼。居父母之丧,其子女要头枕土块、身卧草垫以示哀痛。
            
                        
                枕棱[ zhěn léng ]
                旧式枕头两端的棱角。谓枕边。
            
                        
                枕冷衾寒[ zhěn lěng qīn hán ]
                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枕流[ zhěn liú ]
                1.靠近水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魏 黄初 二年,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2.在江边睡觉。指寄迹江湖。唐 韩偓《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因成此篇》诗:“枕流方采北山薇,驛骑交迎市道儿。”林景行《湖泛口占示贞壮》:“借与诗人随一舸,枕流看树憺忘归。”参见“枕流漱石”。
            
                        
                枕流耳[ zhěn liú ěr ]
                谓江湖隐者的清净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