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织帛[ zhī bó ]
织作丝织品。亦指已织成的丝织品。
织补[ zhī bǔ ]
用纱或线仿照织布的方式把衣物上破的地方补好。
织布[ zhī bù ]
1.织造棉布。2.纺织丝线成为布匹。3.织造的俗称。
织成[ zhī chéng ]
古代名贵的丝织物。以彩丝及金缕交织出花纹图案,汉 以来一般为帝王公卿大臣所服用。一说出自 西域。
织楚成门[ zhī chǔ chéng mén ]
形容房屋简陋。
织发夫人[ zhī fā fū rén ]
古代传说,三国 时 吴主 赵夫人 曾析发以神胶续之,织为罗縠,裁为幔,内外视之,飘飘如烟气轻动,而房内自凉,时人谓之“丝绝”。见 晋 王嘉《拾遗记·吴》。后因称 赵夫人 为“织髮夫人”,并用以赞美善于编织的妇女。
织坊[ zhī fáng ]
即织室。
织妇[ zhī fù ]
1.指从事纺织劳动的妇女。2.指织女星。
织花[ zhī huā ]
用织布机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
织画[ zhī huà ]
一种工艺美术品。将罗纹纸剪成片、条,织成山水、人物、花鸟等。
织机[ zhī jī ]
以直角交织两组或多组纱线形成织物用的机器。
织绩[ zhī jì ]
织布与缉麻。指纺绩织纴等女工之事。
织缣[ zhī jiān ]
织绢。
织金[ zhī jīn ]
用金丝织出图案的珍贵织物。古代多用作朝服。
织锦[ zhī jǐn ]
1.一种像刺绣的、有图案的丝织品。花纹艳丽,织造精细,是中国特产。2.指织锦缎。一种织有彩色花纹的缎子。
织锦户[ zhī jǐn hù ]
古称以织锦为业的人家。
织锦回文[ zhī jǐn huí wén ]
用五色丝织成的回文诗图。《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竇滔 妻 蘇氏,始平 人也,名 蕙,字 若蘭,善屬文。滔,苻堅 時爲 秦州 刺史,被徙流沙,蘇氏 思之,織錦爲迴文旋圖詩以贈 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悽惋。”相传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馀首,计八百馀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后遂以“織錦迴文”借指妻子的书信诗简,亦用以赞扬妇女的绝妙才思。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吟得句兒匀,念得字兒真,詠月新詩,煞强似織錦迴文。”亦作“織錦回文”。宋 张孝祥《虞美人·无为作》词:“織錦回文空在,寄它誰?”亦省作“織錦”。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纖腰無力,怯 南陽 之搗衣;生長深宫,笑 扶風 之織錦。”宋 柳永《燕归梁》词:“織錦裁編寫意深,字值千金。”明 陈汝元《金莲记·弹丝》:“金牋玉管,偏超織錦之才。”参阅《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一·璇玑图诗读法》。
织屦[ zhī jù ]
用麻、草、丝、革等为材料编织鞋子。
织绢娘[ zhī juàn niáng ]
螳螂的别名。
织帘居士[ zhī lián jū shì ]
指 南朝 齐 沉驎士。
织路[ zhī lù ]
见“织络”。
织缕[ zhī lǚ ]
织作布帛。
织罗[ zhī luó ]
罗织。谓虚构罪名,陷害无辜。
织络[ zhī luò ]
1.亦作“织路”。谓奔走往来,犹如穿梭织布。2.指操织事之宫女。
织绵缎[ zhī mián duàn ]
我国传统工艺丝织品之一。以缎纹为地组织,以彩色丝为纬,织成有龙凤、花鸟、景物等图案的缎匹。花纹精致,色泽鲜艳,质地厚密。适于作妇女服装、被面、装饰等。
织女[ zhī nǚ ]
1.星名。见〔织女星〕2.中国神话人物。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为天帝织造云锦。天帝用天河将二人隔离,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织女河[ zhī nǚ hé ]
天河。又名银河。古代神话相传 织女 与 牛郎 隔天河相对,每年七夕渡河相会,故称。《汉武帝内传》:“启彼无涯津,汎此织女河。”亦称“织女津”。明 王宠《入消夏湾》诗:“疑觴 王母 池,误攀织女津。”
织女津[ zhī nǚ jīn ]
见“织女河”。
织女星[ zhī nǚ xīng ]
夏秋夜空中一颗亮星,属天琴座。在银河西,与河东的牛郎星相对。
织皮[ zhī pí ]
用兽毛织成的呢毡之属。
织蒲[ zhī pú ]
编蒲为席。《左传·文公二年》:“﹝ 臧文仲 ﹞下 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 注:“家人贩席,言其与民争利。”后即用作为政不仁与民争利之典故。《南史·范泰传》:“食禄之家,不与百姓争利,故拔葵所以明政,织蒲谓之不仁。”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妾本絶於织蒲,马无闻於食粟。”
织纴[ zhī rèn ]
1.亦作“织絍”。指织作布帛之事。《墨子·非攻下》:“农夫不暇稼穡,妇人不暇纺绩织紝。”《礼记·内则》:“执麻枲,治丝茧,织紝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孔颖达 疏:“紝为繒帛。”唐 元稹《桐花》诗:“剑士还农野,丝人归织紝。”清 王韬《兴利》:“织絍必以机器为先,事半而功倍,功捷异常,而其利无穷。”2.指织布帛的工人。《左传·成公二年》:“孟孙 请往赂之,以执斲、执鍼、织紝,皆百人,公衡 为质,以请盟。”杜预 注:“织紝,织繒布者。”
织室[ zhī shì ]
1.汉代宫中掌管丝帛礼服等织造之机构。织室在未央宫,分设东﹑西织,织作文绣郊庙之服,有令﹑史,属少府。成帝时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2.指织女织作处。
织素[ zhī sù ]
1.将丝织为绢帛。素,白色生绢。2.指已织成之生绢。
织文[ zhī wén ]
1.染丝织成花纹的丝织品。《书·禹贡》:“厥贡漆丝,厥篚织文。”孔 传:“织文,锦綺之属。”孔颖达 疏:“綺是织繒之有文者,是綾锦之别名,故云锦綺之属,皆是织而有文者也。”唐 刘禹锡《观市》:“在巾笥者织文及素焉,在几阁者彫彤及质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细焉。”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冈多异松,而棋枰松尤奇,高不盈二尺,而覆十围,枝叶纠结平密,如掌,如席,如织文,其上可弈。”2.旗帜上的纹样。织,通“帜”。《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斾央央。”郑玄 笺:“织,徽织也。”朱熹 集传:“织,帜字同。”
织乌[ zhī wū ]
借指太阳。因太阳每日东升西落,如织梭之往来,故称。乌,太阳的代称。
织物[ zhī wù ]
用棉、麻、丝等织成的衣物的总称。
织造[ zhī zào ]
在织布机上把经、纬纱交织成织物。
织综[ zhī zōng ]
1.经纬线交织。2.引申指组合。
织组[ zhī zǔ ]
1.谓经纬相交,织为布帛。组,编织。2.用于比喻排比辞句。
织作[ zhī zuò ]
纺织操作。
肢骸[ zhī hái ]
肢体骸骨。
肢节[ zhī jié ]
四肢关节。
肢解[ zhī jiě ]
1.古代割去四肢的酷刑。2.分解动物或人的身体(多指尸体)。3.比喻把完整的事物分割成几部分:领土被~。
肢脉[ zhī mài ]
河流的分支。
肢势[ zhī shì ]
家畜四肢站立时的姿势,是评定家畜役使能力的重要依据。
肢体[ zhī tǐ ]
四肢,也指四肢和躯干。
栀鞭[ zhī biān ]
语出 唐 柳宗元《鞭贾》。用栀黄染的劣质鞭。比喻伪饰欺世的言行。
栀黄[ zhī huáng ]
像栀子染成的黄色。
栀蜡[ zhī là ]
谓用栀、蜡涂饰。语出 唐 柳宗元《鞭贾》。亦喻伪饰欺世的言行。元 姚燧《乌木杖赋》:“昔贾鬻鞭,梔蜡其肤,市者一濯,已呈苍枯。”明 李东阳《奉诏育材赋》:“纵坚白之嵬谈,衒梔蜡之末饰。”参见“梔貌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