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转灾为福[ zhuǎn zāi wéi fú ]
同“转祸为福”。把灾祸转化为幸福。
转载[ zhuǎn zǎi [ zhuǎn zài ]]
[ zhuǎn zǎi ]报刊上刊登别的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几种报纸都~了《人民日报》的社论。[ zhuǎn zài ]过载
转责[ zhuǎn zé ]
谓委托他人讨债。
转仄[ zhuǎn zè ]
1.向侧面转身。2.婉转曲折。
转赠[ zhuǎn zèng ]
把收到的礼物赠送给别人。
转展[ zhuǎn zhǎn ]
见“转辗”。
转辗[ zhuǎn niǎn ]
1.亦作“转展”。循环反复;反反复复。2.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3.睡觉时翻来覆去。
转辗反侧[ zhuǎn zhǎn fǎn cè ]
形容心中有事,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同“辗转反侧”。
转战[ zhuǎn zhàn ]
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继续作战:~南北。
转战千里[ zhuǎn zhàn qiān lǐ ]
形容连续作战,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转折[ zhuǎn zhé ]
1.(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的方向、形势等:~点。2.指文章或语意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方向。
转折点[ zhuǎn zhé diǎn ]
事物发展过程中对改变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情;事物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方向的时间。也说转捩点。
转诊[ zhuǎn zhěn ]
医疗预防机构根据病情需要,将本单位诊疗的病人转到另一个医疗预防机构诊疗或处理的一种制度。
转正[ zhuǎn zhèng ]
组织中的非正式成员成为正式成员:预备党员~。临时工~。
转枝花[ zhuǎn zhī huā ]
牡丹花品的一种。宋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潜溪緋者,千叶緋花……本是紫花,忽於藂中特出緋者,不过一二朵。明年,移在他枝,洛 人谓之转枝花。”
转职[ zhuǎn zhí ]
改变职务。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大总统宣布参议院议决临时约法》:“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
转质[ zhuǎn zhì ]
把自己向地主租种的土地抵押给他人。
转致[ zhuǎn zhì ]
1.运送。唐 杜甫《除草》诗:“转致水中央,岂无双钓舟。”2.传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费心转交过去。并求转致前路,内中有甚消息,大帅还对劲不,随时给我个信。”3.转送,转赠。鲁迅《集外集拾遗·<引玉集>后记》:“我于是买了许多 中国 的各种宣纸和 日本 的‘西之内’和‘鸟之子’分寄给 靖华,托他转致,倘有馀剩,便另送别的木刻家。”4.谓经营获利。唐 杜甫《盐井》诗:“自公斗三百,转致斛六千。”仇兆鳌 注:“转致,谓商贩。斗钱三百,石至六千,倍获其息也。”
转置[ zhuǎn zhì ]
调换安置。
转轴[ zhuàn zhóu ]
1.能转动的轴。2.比喻主意或心眼儿。
转烛[ zhuǎn zhú ]
风摇烛火。用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
转注[ zhuǎn zhù ]
六书之一。指归于同一部类,意义可以互训的造字法。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建类一首”,指同在一个部首,声音又相近(考、老二字同属“老”这个部首,字音上同属“幽”部);“同意相受”,指字义基本相同,可以互相训释(考、老二字在古代属同义字,在《说文》中是互训的)。
转转[ zhuǎn zhuǎn ]
1.渐渐。《汉书·贡禹传》:“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甚。”唐 张籍《使至蓝溪驿寄太常王丞》诗:“独上 七盘 去,峯峦转转稠。”明 李贽《答刘晋川书》:“且生世之苦目击又已如此,使我学道之念转转急迫也。”2.回转。《何典》第七回:“过了一年半载,转转家乡,留些银钱安了家,又出去了,习以为常。”3.漫步;闲逛。肖应棠《巧渡金沙江》:“我心里本来就着急得不得了,这一问更觉得焦躁,于是决定出去转转。”吉学霈《田野里的追逐》:“‘我们是从城里来的,’矮个子甜腻腻的笑着说:‘随便到乡下来转转。’”
转转宛宛[ zhuǎn zhuǎn wǎn wǎn ]
婉转,委宛。
转擢[ zhuǎn zhuó ]
升迁职位。明 瞿佑《归田诗话·莫士安寄问》:“次年,予转擢 周府。次子 达 亦领 河南 乡荐。”
转资[ zhuǎn zī ]
迁改资格级别。《宋史·选举志三》:“诸判官局闕而合差,诸秤漏官五年而转资者,无不属於祕书。”《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文武职官及分司、致仕者,并特与转资;内臣入仕及十年,亦与迁改,不为永例。”
转子[ zhuàn zǐ ]
一般指电机(如发电机、电动机等)和旋转式机械(如汽轮机、燃气轮机等)的主要旋转部分。
转子莲[ zhuàn zǐ lián ]
又名铁线莲。毛茛科。木质藤本,叶对生,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夏日开花,形大,色淡紫或白。产于我国中部。可供观赏;根可作威灵仙入药。参阅 清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蔓草三》。
转租[ zhuǎn zū ]
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将其承租物租给第三人。未经出租人同意擅自转租的,出租人可以解除租赁合同。
竱力[ zhuǎn lì ]
集中精力。竱,通“专”。
竱心[ zhuǎn xīn ]
专心。竱,通“专”。
谘谟[ zī mó ]
犹谘谋。《淮南子·修务训》:“《诗》云:‘我马唯騏,六轡如丝,载驰载驱,周爰諮謨。’”按,《诗·小雅·皇皇者华》作“咨谋”。《旧唐书·文苑传中·陈子昂》:“諮謨太后,平章宰辅。”《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坐朝不闻諮謨,便殿无所顾问。”
谘谋[ zī móu ]
商议谋划。《左传·桓公六年》:“夏,会于 成,纪 来諮谋 齐 难也。”《南齐书·褚渊传》:“朝廷机事,多与諮谋。”清 吴伟业《江上》诗:“铁马 新林 战鼓休,十年军府笑諮谋。”
谘目[ zī mù ]
咨请过目。
谘请[ zī qǐng ]
1.谘询请教。2.具文请示。
谘求[ zī qiú ]
询求,访求。
谘审[ zī shěn ]
论议辨察。
谘式[ zī shì ]
谓征询如何才合乎礼仪规范。
谘事[ zī shì ]
询问政事。《左传·襄公四年》:“諮事为諏。”杜预 注:“问政事。”《南史·文学传·卞彬》:“‘蝌斗唯唯,羣浮闇水,唯朝继夕,聿役如鬼。’比令史諮事也。”
谘受[ zī shòu ]
请教、承受。
谘诉[ zī sù ]
咨询诉说。
谘问[ zī wèn ]
咨询;请教。
谘析[ zī xī ]
商讨辨析。
谘详[ zī xiáng ]
1.询问审察。2.咨呈上详。
谘询[ zī xún ]
1.征求意见。汉 王逸《九思·疾世》:“纷载驱兮高驰,将諮询兮皇 羲。”《三国志·吴志·贺邵传》“邵 年四十九”裴松之 注引 晋 虞预《晋书》:“时朝廷初建,动有疑议,宗庙制度皆 循 所定,朝野諮询,为一时儒宗。”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至 鬻熊 知道,而 文王 諮询。”宋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中令知人》:“中令在 北京 日,素与 周祖 亲洽。周太祖 屡召中令諮询戎事。”王重民《<徐光启集>序言》:“在博访谘询以外,进而通过试验,以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2.询问,打听。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他日归来,倘失於记忆,但於近邨諮询 卫辉 杨氏 宅,应无不知之者。”
谘训[ zī xùn ]
被谘询,受训导。
谘逊[ zī xùn ]
谓请求指教并表示逊谢。
谘疑[ zī yí ]
疑问。
谘议[ zī yì ]
谘询议论。
谘议局[ zī yì jú ]
清 政府伪装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谘议机关。规定该局有讨论本省行政兴革和公债税收等权,实际上不能监督地方行政。张謇《送十六省议员诣阙上书序》:“宣统 元年(1909)九月朔日,皇帝承先帝立宪之詔令,二十二行省諮议局同时成立。”吴玉章《论辛亥革命》二:“因为在这个时期,清 朝政府宣布在中央设立资政院,在各省设立谘议局,这是一种类似资产阶级议会的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