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
总产值[ zǒng chǎn zhí ]
一定时期内用货币单位表现出来的产品价值总量。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构成社会总产值,或称社会产品总值。
总长[ zǒng zhǎng [ zǒng cháng ]]
[ zǒng zhǎng ]1.北洋军阀时期中央政府各部的最高长官。2.总参谋长。[ zǒng cháng ]〈名〉总的长度。
总称[ zǒng chēng ]
1.总括起来叫做:医、卜、星相之类过去~为方技。2.总括起来的名称:舰艇是各种军用船只的~。
总成[ zǒng chéng ]
1.成全;作成(多见于早期白话)2.也作总承。3.把零部件最后组装成成品。
总承[ zǒng chéng ]
亦作“总成”。作成;成全。
总持[ zǒng chí ]
1.佛教语。梵语陀罗尼的意译。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具备众德。亦指咒语。2.总地掌握。
总催[ zǒng cuī ]
旧时总管催征钱粮的乡里职役。里长负责催征钱粮;里甲的总催,则由里长排年轮值。清 吴嘉纪《海潮叹》诗:“歛钱堕泪送总催,代往运司陈此情。总催醉饱入官舍,身作难民泣阶下。”参阅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
总萃[ zǒng cuì ]
会合聚集。
总得[ zǒng děi ]
表示在事理上或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总动员[ zǒng dòng yuán ]
国家把全部武装力量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并统一调度、指挥、管理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为军事目的服务的紧急措施。有时也指为了完成某一重大或紧急的任务动员全体人力参加。
总督[ zǒng dū ]
1.明清两代地方官名。明代为防边或平乱而临时派到地方的军事官员,清代正式定为地方最高职位,掌握一省或二三省的军政大权,如两广总督。2.英联邦部分成员国,设有由英王任命的总督,作为英王的代表。此外有些宗主国在其殖民地的代表也称为“总督”。
总吨位[ zǒng dūn wèi ]
又称“总吨”。丈量确定的船舶内部封闭处所总容积的吨位。一般用以表示船舶的大小,一国或一个公司的船舶拥有量,以及作为船舶登记、检验和丈量的收费标准等。
总额[ zǒng é ]
(款项)总数:存款~。工资~。销售~。
总而言之[ zǒng ér yán zhī ]
总括起来说;总之:~,要主动,不要被动。大的、小的、方的、圆的,~,各种形状都有。
总发[ zǒng fà ]
束发。指童年或少年。
总凡[ zǒng fán ]
犹概括。
总坊[ zǒng fāng ]
明 代坊厢(城镇管辖地区)地方职役的总头目。
总该[ zǒng gāi ]
完全应该。含估计推测意。
总纲[ zǒng gāng ]
1.总的纲领。2.法规、章程中说明总的原则和要点的部分。
总纲领[ zǒng gāng lǐng ]
政府、政党、社团等根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任务而规定的目标和行动步骤等。
总戈成林[ zǒng gē chéng lín ]
聚集兵器可以成林。形容兵力强盛。《宋书·桂阳王休範传》:“練甲照水,總戈成林,劋此纖隸,何患不克。”
总攻[ zǒng gōng ]
军事上指全线出击或全面进攻:~令。发起~。
总供给[ zǒng gōng jǐ ]
“总需求”的对称。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例如一年)所能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净值来表示。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
总共[ zǒng gòng ]
一共:他家~三口人。我们场里~养了两千多头奶牛。
总管[ zǒng guǎn ]
1.全面管理:校内事务一时无人~。后勤工作由老张~。2.全面管理事务的人。3.旧时富豪人家管理奴仆和各项事务的人。
总归[ zǒng guī ]
副词。终究,表示无论怎样一定如此: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是新势力战胜旧势力。
总号[ zǒng hào ]
犹总店。相对分店而言。
总合[ zǒng hé ]
全部加起来;合在一起:把各种力量~起来。
总和[ zǒng hé ]
全部加起来的数量或内容:力量的~。三个月产量的~。
总河[ zǒng hé ]
明 清 总理 河 道的官名。明 设总河侍郎。清 初称河道总督,雍正 时改称总河。《明史·河渠志一》:“成化 七年命 王恕 为工部侍郎,奉敕总理 河 道。总河侍郎之设,自 恕 始也。”《明史·河渠志三》:“成化 七年,又因廷议,分漕河 沛县 以南、德州 以北及 山东 为三道,各委曹郎及监司专理,且请简风力大臣总理其事。始命侍郎 王恕 为总河。”《清史稿·河渠志一》:“雍正 元年六月,决 中牟 十里店、娄家庄,由 刘家寨 南入 贾鲁河。会 鹏年 卒,齐苏勒 为总河。”
总核[ zǒng hé ]
亦作“总覈”。谓综合起来加以考核。
总后方[ zǒng hòu fāng ]
指挥整个战争的领导机关所在的后方。
总护[ zǒng hù ]
犹统领。唐 韦贯之《南平郡王高崇文碑》:“元年正月拜工部尚书右神策行营节度,总护诸将,便道南征。”宋 苏辙《刘昌祚免殿前副都指挥使不许不允批答》之一:“既匪眷怀之素,復稽总护之宜。”
总汇[ zǒng huì ]
1.(水流)汇合:~入海。2.汇合在一起的事物:人民是智慧的海洋,力量的~。
总会[ zǒng huì ]
1.聚集会合。汉 张衡《西京赋》:“总会仙倡,戯豹舞羆。”南朝 梁简文帝《移市教》:“日中总会,交贸迁迹。”2.综合汇总。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然纪传为式,编年缀事,文非泛论,按实而书,岁远则同异难密,事积则起讫易疎,斯固总会之为难也。”《隋书·经籍志一》:“孔子 既敍六经,题目不同,指意差别,恐斯道离散,故作《孝经》以总会之,明其枝流虽分,本萌於孝者也。”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歆 遂总会羣篇,著为《七略》,大凡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3.指会聚集中之所。明 蔡汝楠《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盖天地之中极,而河岳之总会也。”太平天囯 洪仁玕《英杰归真》:“夫脑为一身之总会,脑清则明,脑浊则钝。”4.俱乐部之别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幸得分头去寻的人多,一会儿在外国总会里把船主找来了。”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十二点钟刚敲过一会儿,总会里就把我们哄出来了。”5.总机关。对分会而言。
总笄[ zǒng jī ]
指童年。南朝 宋 谢灵运《石室山诗》:“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 乔。”黄节 注:“《释名》:‘总,束髮也。笄,係也。’《説文》:‘笄,簪也。’《礼·内则》:‘十有五年而笄。’”参见“总角”。
总缉[ zǒng jī ]
1.统领协调。2.收集编次。
总极[ zǒng jí ]
指 葱岭。古代对今 帕米尔高原 和 昆仑山、天山 西段的统称。
总集[ zǒng jí ]
汇集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与“别集”相对。
总己[ zǒng jǐ ]
1.谓总摄己职。《书·伊训》:“百官总己以听冢宰。”孔 传:“伊尹 制百官以三公摄冢宰。”《论语·宪问》:“君薨,百官总己以听於冢宰三年。”朱熹 集注:“总己,谓总摄己职。”《后汉书·献帝纪》:“曹操 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2.谓总揽大权。《宋书·恩倖传·戴法兴》:“时太宰 江夏王 义恭 録尚书事,任同总己。”《隋书·皇甫绩传》:“宣帝 崩,高祖 总己,绩 有力焉。”
总计[ zǒng jì ]
合起来计算:观众~有十万人。这个村粮食产量~为一百万斤。
总髻[ zǒng jì ]
总角。指幼年。唐 李暇《怨诗》之一:“罗敷 初总髻,蕙芳 正娇小。”宋 叶适《赵孺人墓志铭》:“方总髻已出,远京师且千里。其室处,市僦而僧假;其衣食,斗储而尺聚。”参见“总角”。
总髻交[ zǒng jì jiāo ]
童年结交的朋友。宋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吕夷简 有总髻交 王至清,以屡试不第,隐遯山壑。”参见“总角”、“总角交”。
总驾[ zǒng jià ]
犹言驰驱车马。
总监[ zǒng jiān ]
总督察官。
总角[ zǒng jiǎo ]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幼年:~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
总角交[ zǒng jiǎo jiāo ]
童年相交的好友。清 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琢堂 名 韞玉,字 执如,琢堂 其号也,与余为总角交。”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城北 杨君,非与君为总角交乎?”叶圣陶《城中·前途》:“私念新任警察厅长 田君,与吾兄为总角交;履新伊始,厅中职员当有更动。”参见“总角”。
总街之庭[ zǒng jiē zhī tíng ]
通衢大道旁的亭舍。指 商汤 听取民意之处。
总结[ zǒng jié ]
1.把一阶段内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或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工作。~经验。2.指总结后概括出来的结论:年终~。工作~。
总经理[ zǒng jīng lǐ ]
公司或类似单位的最高业务领导人,一般赋有决定有关行政和管理政策的权力。